健康科普
路径导航: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盛夏谨防肠道传染病

发表日期:2006-07-14 来源:感染科 作者:鲍中英 本页责编:原驰
 
 

  暑期气温高、湿度大,是人类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引起夏季肠道传染病的直接病因是致病性微生物侵入人体。一方面夏季气温高,微生物易于在食物中繁殖,并随着食物进入人体,产生有毒的内毒素或外毒素,从而导致人体发病。另一方面,夏季苍蝇等病媒生物增多,人们的户外活动也增加了人类感染疾病的机率。此外,由于睡眠、疲劳、受凉、暴饮暴食等外在因素,也使人体的抵抗力减弱,而易于引起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肠道传染病发病前1-3天大多有不洁饮食的病史,通常最初症状是腹痛、腹泻。某些疾病的症状较为特殊,如菌痢的腹痛呈“里急后重”(肛门坠痛、有排便的感觉,但又排不出);霍乱会出现米疳水样大便;部分病人可出现发热症状,如果高热达39℃以上并持续不退,需要引起特别注意。另外一些病人会出现呕吐、食欲不振、精神欠佳等症状。出现以上症状应马上到医院及时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肠道传染病的治疗主要是补液和抗炎。患者应多喝水,食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稀饭、面条等。如腹泻次数较多,有脱水现象,应多饮盐糖水、桔汁等饮料。切忌过早食用刺激性或多渣滓食物,有腹胀者,也不宜饮用牛奶。

  夏令时节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不要食(饮)用过期食物、饮料,尤其是肉食品;餐前便后要用流动水、肥皂水洗手;外出旅游时,更要注意饮食卫生,有条件者可自带消毒湿纸巾,用于清洁手、脸、餐具等;同时需注意休息,防止因过劳造成体质下降而感染疾病。

  控制肠道传染病传播的关键是避免交叉传染。对患者要采取家庭或病室隔离,防止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其次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这对于预防和控制疫病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