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路径导航: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世界视觉日 ——视觉第一,从娃娃抓起

发表日期:2006-07-15 来源:眼科 作者:肖 林 本页责编:原驰
 
 

  众所周知,人体大部分的信息都要靠视觉获得,然而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统计显示,“全球每一分钟即新增加一名失明儿童”,也就是说,全世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儿童永远地失去了靠视觉获得信息的权利。这数以千万计的失明儿童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幼儿时期受到了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弱视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最终导致了视力无法继续发育,甚至是退化。

  为什么幼儿时期的视力问题会直接导致失明呢?原因很简单,视觉的完善是一个缓慢而严谨的过程。刚出生的婴儿视力只有0.01至0.02,一个月大时也仅仅为0.05至0.1,到了一岁,幼儿的视力进一步全面发展,眼、手及身体协调得更自然,视力达到0.1至0.3。可以想象,如果此时幼儿的视线被长期遮蔽,得不到光线刺激,视力当然无法继续发育,甚至还会退化。8,9岁时视力的发育才基本完成。

  幼儿的视力在两岁之前可塑性极强,如果这一阶段能及时发现问题则补救起来希望很大,下面几种方法可以简便地了解幼儿的视力状况。

  瞬目反应和光觉反应。出生后2个月时小儿视力就有了迅速发育,当将一物突然移近眼睛时,会引起瞬目(又叫眨眼);当强光照射时会引起闭目、皱眉,如果2个月的小儿还不会眨眼或对光照无反应说明有严重的视力障碍。

  注视反射和追随运动。2个月的小儿开始能注视眼前较大物体,并能在小范围内追随目标转动眼球;3个月时可随意注视和追随玩具,头也随之转动。如果不能稳定注视目标,表现出无目的寻找或眼球有节奏地摆动,表明视力不佳或有眼球震颤。

  遮盖试验。要有正常视力,两眼相等的视力是必须的,惟有如此,才能有“两眼视觉”,进一步才可建立“立体视觉”。遮盖试验是观察小儿两眼视力是否相等的最佳方法。如果小儿被遮住一只眼后会表现出烦躁哭闹、试图将头转开或推开遮盖物,则说明未被遮盖的眼睛视力较差。

  如果家长通过上述方法观察小儿行为后,怀疑孩子的视力有问题就要及早到医院就诊,假如幼儿失明,那么等待他的还有几十年的漫漫人生路,这不但是个人的巨大不幸,同时也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家长只有把握住孩子视力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才能帮助孩子摆脱失明、弱视、深度近视等视觉障碍带来的终身痛苦。 
  面对日趋严峻的世界性失明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结合全球十余个防盲救盲公益团体,为推广“视觉人权”的全球医疗公益行动,定在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视觉日”。如今又到十月,无论今年视觉日的主题是什么,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挽救视力,8455线路检测中心视觉人权。让我们从娃娃抓起,从视觉发展的关键期抓起,保护儿童视力,防失明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