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路径导航: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重视糖尿病治疗中发生的低血糖

发表日期:2006-07-15 来源:内分泌科 作者:程 飞 本页责编:原驰
 
 

  糖尿病患者在降糖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低血糖,这种低血糖对机体造成慢性损害不容忽视。为了让病友更好的了解治疗与低血糖的关系,尽量避免发生低血糖,下面介绍一些低血糖的相关知识。

  当血糖值低于2.8mmol/L(50mg/dl)时,医学上称为低血糖,它是糖尿病比较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

低血糖的症状有哪些:

  通常低血糖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两个方面。前者多出现于血糖下降较快时,主要表现是:心慌、出汗、手抖、饥饿感、烦躁、焦虑、头晕、全身无力等;后者多见于长期慢性低血糖对中枢神经组织的损害,可以表现有:头疼、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反应迟钝、精神病样发作(例如:说话颠三倒四、暴躁、抑郁等)、痴呆、走路不稳、偏瘫等,严重者发生昏迷。

糖尿病朋友易出现低血糖的常见原因:

  □ 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血浆胰岛素水平不适当升高所引起的低血糖:多见于糖尿病早期,尤其肥胖者,多在进餐后3-5小时出现低血糖症状,称为反应性低血糖或餐后低血糖。

  □ 降糖措施过强引起的低血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剂量不当引起。

  □ 部分女性在月经期,由于雌激素和孕酮水平的迅速下降也会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影响:

  □ 反复出现低血糖容易加重原有脑血管疾病或诱发脑水肿及脑血管意外。

  □ 低血糖轻者可诱发房颤、心率失常、加重原有心肌缺血或心衰;重者甚至发生心肌梗塞。

  □ 由于低血糖后出现反应性高血糖,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对低血糖反应的敏感性减弱,更容易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尤其是夜间发生低血糖,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甚至会危及生命。

糖尿病低血糖的防治:

  □ 学习有关糖尿病低血糖的常识,科学、灵活地驾御好饮食管理、运动、药物治疗及自我血糖监测这“四驾马车”,调整好四者的平衡关系,例如,活动量增加时,应减少药物剂量或加餐,反之亦然。1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不稳定时,更应该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 经常随身携带两样物品:健康卡,标明自己的健康信息;糖果、饼干等食品,以便必要时纠正低血糖。

  □ 轻度低血糖患者,可用果汁、糖水等纠正;糖尿病早期的反应性低血糖,可以用“少量多餐”的方法加以克服。

  □ 反复发生低血糖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调整治疗方案,以免延误病情。

  □ 某些降糖药物,如优降糖等,由于作用时间久、强度大,一旦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应适当延长病情观察时间,避免低血糖的再次发生。

 联系电话:010-63926690  010-63926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