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ABC
发表日期:2006-07-15
来源:儿科 作者:武万水 本页责编:原驰
阅读:
|
|
儿童健康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神经。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儿童健康应该是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抗病能力、良好的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在内的综合体。作为家长的您,又对儿童的健康了解多少呢?
v 儿童健康之夏季常见病
夏季到了,一些儿童季节性常见病开始在儿科门诊出现。为了保证儿童健康、活泼地度过夏天,家长要细心呵护孩子,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呼吸道感染:夏季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是肠道病毒如柯萨奇、埃可病毒,除引起普通感冒外,可引起疱疹性咽炎、幼儿急疹等,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结膜热也在夏季多见。这些患儿常有高热不退,甚至惊厥,婴幼儿可伴有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进一步发展成下呼吸道感染如气管炎、肺炎,有时合并心肌炎。
病毒性脑炎:夏季是病毒性脑炎的高发季节,据以往统计,发病高峰在7~9月份,患儿可有发热、呕吐、惊厥,年长儿可有头痛、头晕,幼儿多表现为烦躁或嗜睡,孩子若有以上症状(特别是精神不好)应及时就诊,脑电图及头颅CT有助于诊断,腰穿查脑脊液可确诊,家长不要因为惧怕腰穿而影响了诊断,及时诊断治疗,预后良好。若延误诊断治疗,病情危重,可造成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食物中毒及菌痢:夏季天气炎热,食物易变质及污染,夏季苍蝇多,可传播疾病,加之儿童消化道还比较娇嫩,更易发生食物中毒或菌痢,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大便带脓血、腹痛,重者可有脱水,严重的菌痢可致感染性休克。所以小儿在夏季除注意饮食卫生外,还应注意避免大量吃冷饮,不要在空调房间里时间过长。
v 儿童健康之孤独症
小明今年4岁,可是他仅能讲很少的词和短语,而且经常自言自语,讲的话别人听不懂,甚至到现在不会用“你”、“我”、“他”,也不爱和小朋友玩。即使把他放在一群小朋友里面,也用不了多会儿他就跑出来,别人叫他也不理。父母以为他耳聋,但经五官科检查也未发现他有听力问题。尤其是近几个月来,特爱咬东西,见什么咬什么,面对父母时他脸上没什么表情,更不用说对父母有亲昵的表示了。小明这是典型的儿童孤独症。
通常,儿童孤独症有这样三种症状比较明显:
一是社会交往障碍。这是儿童孤独症的核心。有的患儿在婴儿期表现出避免与他人目光接触、缺少面部表情;也有的患儿在与伙伴的活动中常常处于被动的角色、缺乏主动和兴趣。总之,患有此类症状的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极大的障碍,甚至有的患儿在成年后仍缺乏社交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或结婚。
二是交流障碍。包括言语交流障碍和非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虽然更倾向于动作、姿势进行交流,但除了拉着大人的手走向他想要的物品外,其他用于表达的动作姿势很少,而且常不会用点头、摇头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是其兴趣范围狭窄。有的患儿每天要吃同样的饭或菜,数天、数十天不变甚至数月不变;也有的患儿对喜欢的物件终日拿着,数日不换。即使最后强迫更换,他也会选择另一件作为新的迷恋对象。
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在万分之二到万分之十三之间。据资料显示,我国有近30万名儿童患本症。儿童孤独症病因迄今未明,现在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对这部分儿童,主要是以早期训练和长期干预为主,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如成立专门的孤独症儿童训练中心。否则,他们将很难独立生活。
v 儿童健康之肥胖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中的肥胖症患儿逐年增多。目前我国肥胖儿童的发病率已达3%~6%。生活方式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
生活方式引起的肥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营养素和能量过剩。不少父母在饮食上过于迁就孩子。孩子往往对油炸食品、肉食、糖果、膨化食品等感兴趣,不大愿意吃蔬菜。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因摄入过多能量而发胖。
二是不良生活习惯。随着电视、游戏、网络的普及,不少学生经常玩到很晚才肯睡觉,且在临睡前吃不少食物,扰乱了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功能,使人变胖。
三是运动量减少。如今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家务不用孩子插手,上学放学车接车送,体育课一周只有两次,孩子们根本没有运动机会。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肥胖原因是假期肥胖。有不少孩子都是假期胖起来的。这主要与假期生活方式有关。假期里没有功课和考试的压力,心理负担小,心情放松,对饮食的兴趣增加;同时,家长们因为正常上班,不能陪孩子,常常怕孩子在家饿着,便准备足够的食物,使孩子可以随时进食。假期孩子无人陪伴不能外出运动,运动量自然不够,导致体内摄入能量多,消耗能量少,长胖就很自然了。
肥胖患儿因过度肥胖,行动不便不善活动,不善与同伴共玩,逐渐形成孤僻、自卑心理,情绪紊乱,甚至精神障碍,严重肥胖者可出现肥胖患气不良综合征。
肥胖学生由于学习和成长的双重需要,不能节食更不能用减肥药,一旦胖起来,很难瘦回去。因此,家长一定帮助孩子调节好生活方式,避免孩子过早胖起来。
v 15种食物儿童应少吃
1、橘子:多吃易产生叶红素皮肤病,甚至腹痛腹泻,引起骨病。
2、菠菜:其中含有的大量草酸,在人体内与钙和锌生成草酸钙和草酸锌,不易吸收,可导致儿童骨骼、牙齿发育不良。
3、鸡蛋:每天最多吃3个,过多会造成营养过剩,引起功能失调。
4、果冻:本身没什么营养价值,多吃或常吃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5、咸鱼:10岁以前常吃咸鱼,成年后患癌症的危险比一般人高30倍。
6、泡泡糖:其中的增塑剂含微毒,其代谢物对人体有害。
7、豆类:含有一种能致甲状腺肿大的因子,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更易受损害。
8、罐头: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对儿童有不良影响,易造成慢性中毒。
9、快熟面:含有对人体不利的色素和防腐剂等,易造成儿童营养失调。
10、葵花子:其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儿童吃多了会影响肝细胞的功能,引起儿童干燥症。
11、可乐饮料:其中含有一定分量的咖啡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儿童不宜多喝
12、动物脂肪:多吃不仅造成肥胖,还会影响钙的吸收。
13、烤羊肉串:儿童常吃火烤、烟熏食品,会使致癌物质在体内积蓄而使成年易发生癌症。
14、巧克力:食用过多,会使中枢神经处于异常兴奋状态,产生焦虑不安、心跳加快,影响食欲。
15、猪肝:儿童常吃或多吃,会使体内胆固醇升高,成年后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v 怎样给孩子科学补钙?
钙是生命之源, 对于婴幼儿来说, 由于他们的消化肠道还处于发展期,对于像钙片这种营养补充品的吸收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到底儿童应该如何补钙呢?
0-2岁需加服钙剂
首先新生儿的体重和身高增长速度较快,所以需要补钙;其次牛乳中的钙磷比例为1:2:1,这种比例是不符合婴儿的生理需求的(钙、磷最适宜比例为2:1),也不利于肠壁对钙的吸收。因此当母乳不足或无奶而进行人工喂养时就需注意补钙。另外0-2岁的宝宝户外活动时间少,饮食还不够丰富,对钙的吸收就会缺乏,此阶段因缺钙而发生佝偻病或佝偻病症状的可能性特别高,因此也需要服用补钙产品。
选择钙剂三原则:
w 补钙应听取医生的建议,切忌随意购买不适合儿童的钙剂。
w 购买产品时应注意看清是否由正规厂家生产,有无药品批号或保健品字号。
w 应注意产品剂型,选择自己孩子乐于接受的,如水果口味、动物造型的钙片等引起孩子的兴趣。
怎样补充钙剂
补钙必须要加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能促进钙剂吸收,而缺乏维生素D时钙的吸收只有10% ,所以补钙的宝宝一定要添加维生素D(鱼肝油、伊可欣等)。不过目前有一类钙制剂,如氨基酸钙、苏糖酸钙、维生素C钙等可以被人体主动吸收,不需要维生素D的帮助。
在补钙过程中家长需注意:
w 镁影响钙的吸收:镁过量不仅能够影响钙的吸收利用,还会引起运动机能障碍。对于婴幼儿来说,体内的镁含量通过食物摄取已足够,不需要额外补充,建议不要盲目补充含镁的钙剂。
w 少盐食物利于钙的吸收:钠摄入量高时,人体就会减少对钙的吸收。因此正在补钙的孩子应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每天喂1-2次稍有咸味的食物即可。
w 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影响钙的吸收:像菠菜、竹笋、苋菜、毛豆、茭白、洋葱等食物中含草酸或植酸过多,会影响钙剂的吸收。因此在烹调这些蔬菜之前,可先将这些蔬菜在沸水中烫一下,去除其中的草酸和植酸。
w 钙与奶制品不可同服:如果在牛奶中加入钙片,奶和钙很容易相结合形成凝块,不仅钙不易被吸收,乳汁也不容易被消化。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喂奶后1-2小时,胃内食物大部分被排空后再给孩子补钙。
w 钙剂不可与油脂类食物同食:油脂分解之后生成的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奶块,不容易被肠道吸收,最终随大便排出体外。
w 妈妈在日常烹调过程中,还要注意减少钙的损耗。如食物应保鲜贮存;牛奶加热时不要搅拌以免造成钙的流失;菜应先洗后切,不宜切得过碎,炒菜要多加水,烹调时间不要太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