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路径导航: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免疫科看什么病?

发表日期:2006-07-15 来源:风湿免疫科 作者:徐迎辉 本页责编:原驰
 
 

  免疫科主要看风湿性疾病。什么是风湿性疾病呢?风湿性疾病就是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胳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疾病。可分为十大类,包括100多种疾病。其中有一大类称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坏死性血管炎等等。这些病不仅有关节、肌肉、骨胳的病变,还有自身免疫的紊乱,故又称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与脊柱相关的关节炎,如强直性脊柱炎、牛皮癣关节炎;与代谢有关的关节炎,如痛风、假性痛风;与感染有关的关节炎,如化脓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及退行性关节病,如骨性关节病等等,也都属于风湿性疾病的范畴之内。

n 人的一生中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n 人连续5天不睡眠就会死去;

n 我国有4成多居民睡眠欠佳——在今年3月的首届全国睡眠医学论坛上有专家这样提出;

n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而由糖尿病引起失眠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有鉴于此,特约记者徐峰对我院的3位不同科室的专家进行了采访,以期给“为眠所困”的糖尿病病友些许帮助。

三科医生共话失眠

  失眠的滋味怎一个“烦”字了得?翻来覆去,辗转反侧,即使把天底下的羊都数尽了也无济于事。相对于长期失眠,每天眼睛生疼、头昏烦躁……偶尔失眠甚至可以算是幸运的了。

  糖尿病失眠

  糖尿病失眠有没有什么关系呢?糖尿病中心的李会会医生说:睡眠不足,是糖尿病的元凶之一。人如果连续两个晚上不睡觉,血压会升高;如果每晚只睡4小时,其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减少;连续如此一周,就足以使健康人出现糖尿病的前驱症状。睡眠不足还可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造成肥胖,诱发糖尿病

  反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引起多尿、烦渴、尿频、夜尿增多而干扰睡眠;糖尿病本身是一种慢性疾病,在病情发展的过程中,不少患者遇到烦恼时压抑自己,不愿求助或找人倾诉,这种消极的应付方式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失眠,加重糖尿病病情。

  李医生说:失眠是指入睡和维持睡眠的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身体的生理需要,引起白天不同程度地自我感觉未能充分休息和恢复精力,因而可以出现躯体乏困、精神萎靡、头昏、心慌、嗜睡、注意力减退、思考困难、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情绪低落、烦躁。长期失眠可导致免疫力下降,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出现食欲下降、头痛、眼花、耳鸣等,严重地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如果早期得不到及时调整,常常会转成慢性严重失眠症,其后果是成倍地付出健康的代价。

  糖尿病患者为何出现失眠

  李医生给出以下原因:

1、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出现皮肤干燥、皮肤瘙痒、口腔溃疡、肢体麻木而引起失眠现象;

2、糖尿病患者因恐惧、做噩梦而失眠;合并肾脏损害和糖尿病神经性膀胱时出现尿潴留,在睡眠中容易出现奔跑征象的梦而失眠;合并胃轻瘫时,出现腹胀、纳差失眠

3、血糖不稳定以及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时,可出现焦虑,引起失眠

4、因生理性衰老的出现,引起白天嗜睡,夜间失眠

5、除外遗传因素、肥胖、缺少运动、饮食不当导致的糖尿病发生外,临床上已证实过度悲伤、精神刺激也可诱发糖尿病,这类患者容易出现失眠焦虑等;

6、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较多。夜间出现打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白天嗜睡引起夜间失眠

7、糖尿病患者因口干、过度饮茶、多饮而出现尿频、失眠

8、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足时,可因出现头痛、足部疼痛失眠

   什么样的失眠需要治疗?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失眠都需要治疗呢?神经精神科的谷金素医生说:现代社会不断变革,工作生活压力大、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人们难免会因为一些困难和不愉快的事而导致心理负担加重,引起失眠。但并非所有的失眠都需要治疗。那种由于考试前的紧张、亲人的去世等所导致的几夜没有睡好的现象称为一过性失眠。只要持续时间不长,不足以影响到我们的社会和职业功能,就会随着压力的消失或事情的解决而自然缓解,无需特别处理。

   但是如果睡眠困难、凌晨早醒的症状持续了一个月以上,并且严重影响到社会交往能力的话,就必须予以高度关注了。因为睡眠实际是在进行脑代谢,脑代谢出来的“神经递质”支撑着我们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思维能力和自身的生命活动。长期失眠会导致大脑神经细胞的代谢出现紊乱,DNA蛋白质组成的“神经递质”合成减少,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况。长此以往,更会逐渐出现心烦、心慌、胸闷、长出气、胃部不适等症状;还有些患者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少语、少动、情绪低落、行为能力下降,甚至自觉拖累家人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行为,这其实是受长期失眠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大多数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会服用些一般的安定类药物,可这些药物大多只能解一时之围,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如果遇到类似情况,患者最好到医院精神科就诊,并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焦虑、抗抑郁治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祛除病因治失眠

   对糖尿病患者失眠的治疗,李医生说要找出引起失眠的具体病因,然后祛除病因,对症治疗。

  1、因血糖控制不佳出现失眠的患者,一定要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规律服药,要学会血糖的自我监测,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掌握自己的病情变化,使血糖趋于良好控制;

  2、由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失眠,首先要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展,同时予以对症治疗。皮肤干燥瘙痒者用润肤剂、止痒洗剂;肢体麻木、疼痛者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及止痛药;合并高血压者一定要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因胃轻瘫、神经性膀胱引起失眠者中西药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3、因焦虑、环境因素引起的失眠,应进行心理治疗,改善睡眠环境,进行糖尿病康复治疗尤为重要。必要时加用西药镇静剂,但一定要短期、量小;

  4、对噩梦引起的失眠,中药调理效果较好;

  5、肥胖的患者要在适当的情况下加强运动,控制饮食,减轻体重,使体重达标。

   中医药疗法

   中医科的主任医师冯兴中博士从中医角度对糖尿病患者的失眠进行了分析。他说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早醒或者夜间觉醒的次数明显增多,缺乏睡眠感,跟一夜没有睡觉一样等多种形式,中医称为“不寐”、“失眠”等。除出现李医生所讲到的症状以外,甚至会出现功能性疼痛,在躯体的任何部位(如肩部、背部、肢体)出现疼痛、胸腹胀闷走串疼痛、紧张性头痛、头晕昏沉等;还可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消化系统,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便秘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

   中医学认为,人的正常睡眠,由心神所主持,人体阳气由动转静时,即为入睡状态;反之,人体阳气由静转动时,即为清醒状态。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多由于对糖尿病的不科学认识带来的心理恐惧、情志不畅快以及糖尿病带来的种种限制(如饮食和活动的限制、自我护理的特殊要求等),给糖尿病患者造成生活上的影响和压力;还有常见的由于糖尿病本身长期控制不良所带来的气血亏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等,引起患者气血阴阳失调、脏腑虚损所导致的睡眠障碍

   对于严重睡眠障碍糖尿病患者,或伴有其他气血阴阳失调、脏腑虚损等临床症状时,应予以中医药调理脏腑气血阴阳,进行辨证施治。

※ 如糖尿病病久,耗伤气血,心脾两虚,出现入睡困难或睡中多梦,易醒,醒后再难入睡,伴有心慌、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等,可予人参归脾丸服用;

※ 如糖尿病患者心烦、失眠、入睡困难,同时伴有手足心发热、盗汗、咽部干燥或口舌糜烂、舌质红、脉细数等,可选用朱砂安神丸或天王补心丸合交泰丸;

※ 如入睡困难,伴多梦易惊,平时性情急躁易怒、喜欢叹气、胸胁胀满、舌质红、脉弦数等,可用舒丸或逍遥丸;

※ 如虚烦不能入眠,入睡后又容易惊醒,平时容易受惊吓、怯恐惧,并有心慌、气短、自汗等,可以用安神定志丸;

※ 如失眠伴有口苦、胸闷腹胀、恶心、食欲不振、胃部嘈杂不适、舌苔厚腻、脉滑,当用越鞠丸或保和丸。

※ 所有糖尿病睡眠障碍的患者,平时睡前都可以服用心神宁片。

   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障碍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嗜睡,表现为不分昼夜,时时欲睡,总是处于睡不醒的状态,多见于糖尿病病久,气血亏虚严重,并且伴有气滞血瘀,可用人参养营丸、补中益气丸合丹参丸。

  失眠的预防

  预防胜于治疗,糖尿病中心的李医生说,中国睡眠研究会曾提出,提倡健康睡眠必须注意睡眠卫生,包括不在床上消磨时间,不强迫自己睡觉,避免睡前进行体育活动、喝咖啡或浓茶,在固定时间睡觉和起床,睡前不吃太多食物,不长时间午睡等。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失眠的预防还要做到让患者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合理用药;在服药过程中注意药物对睡眠的影响;保持心情舒畅,培养生活情趣,树立康复的信心,从而能够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属于心神的病变,所以,尤其应注意精神方面的调摄,做到喜怒有节,心情舒畅;医生和糖尿病患者的家人,要协助做好思想工作,以消除糖尿病患者的疑虑和紧张;居处环境噪音太大可影响入睡导致失眠,应尽量设法避免或消除噪音环境。另外,有睡眠障碍糖尿病患者,每日应有适当的体力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持之以恒,促进身心健康,往往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平时注意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关注睡眠其实也就是在关注我们的健康,关注我们的生活质量,愿每一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睡眠的实际情况,按需治疗,对症下药,提高睡眠质量,精力充沛地迎接多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