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路径导航: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专家支招治疗近视手术

发表日期:2006-07-15 本页责编:原驰
 
 

 不久前,媒体报道了一位10年前接受近视眼手术的小伙子,由于不小心的碰撞致使角膜破。消息刊登后,令许多近视患者不敢接受手术,而已手术的人因担心出问题也前往医院复查。那么,近视手术到底是否安全?就此问题,我们请眼科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的曲建芝主任和大家谈一谈:人的眼睛之所以会近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太长或者眼睛的角膜太凸,光线透过角膜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如果把过凸的角膜变平一些,角膜的弯曲度则能得到恢复,近视者也就能够恢复视力。前文提到的小伙子,当年的近视眼手术称为“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而非目前的激光手术。因将角膜放射状切开,切口深度达角膜厚度的90%,致使角膜出现8~12条甚至更多的放射状瘢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眼球张力,降低了眼球抵抗外力的能力,目前这种手术方式已被淘汰。

准分子激光用光束重塑角膜曲率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准分子激光自1988年开始用于临床,它是一种能精确控制的紫外冷光束,其切削精度非常高,能够在人的头发丝上刻出各种花样来。医生在治疗前将近视度数等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精确计算出切削的范围和深度。在计算机控制下激光器发出一系列连续的脉冲照射到角膜上,在角膜中心切削出光滑的平面以矫正近视。时至今日,更新的手术称为ORK手术,它是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的 ORK 程序与准分子激光的结合的手术。也就是说在角膜地形图上就可确认治疗后的效果,使手术趋于完美。这使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切削形状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又被称为“鹰视”。它不仅适用于正常近视眼,而且特别适合于以前接受过激光手术后出现“偏中心”、“中心岛现象”等引起的“视物不清”、“眩光”、 “光晕”等夜间视力障碍症状而需二次手术的患者,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先进的设备,为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最安全的保证

  眼球是人体中一个极为精细的器官,角膜的厚度只有500~600微米,因此对于近视手术的技术要求就极为精确。其一,准分子激光是波长很短的紫外光,它与生物组织发生的是光化学效应而不是热效应,因此,不会产生热损伤,更谈不上烧焦。第二,准分子激光波长短,穿透力弱,每个脉冲能切削0.2微米的深度,相当于1/200个红细胞,是在细胞下水平切削,切削极为精确,因此打穿眼球是不可能的。第三,准分子激光器都有红外线跟踪系统,当你的眼球偏转超出正常范围,激光会自动停止击射,保证安全治疗。

近视手术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

 准分子激光手术适应范围已越来越广泛,手术禁忌症也越来越少,但近视手术不是“雪中送炭”,有一些近视患者并不适合手术。任何手术都有适应症和禁忌症,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人才适合做该项手术:18周岁以上、近两年屈光度数较稳定、无禁忌症。而18周岁以下、近视度数在1500度以上的禁忌人群,若盲目接受手术,手术后视力可能回退,还有一些人长期不科学配戴隐形眼镜者可能因角膜持续缺氧导致角膜太薄,也不适合进行手术。眼部有活动性炎症或有圆锥角膜、青光眼、严重干眼症等,矫正视力极差的重度弱视患者等也不适合手术。这里再次提醒大家,近视手术一般只能恢复到配镜矫正时达到的最佳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