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可以治愈吗?
发表日期:2006-09-05
来源:介入治疗科 作者:刘福全 本页责编:原驰
阅读:
|
|
1.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梗塞 根据血栓发生的位置,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2类:
小腿肌肉静脉层血栓,表现为血栓较局限,多数症状较轻,经适当治疗多数可消融或机化,也可自溶。主要表现为小腿部疼痛和轻度肿胀,活动受限压迫小腿背部肌肉时出现疼痛。
髂—股静脉血栓,表现为血栓可局限于髂股静脉内,也可充满全下肢深静脉内。主要临床表现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患侧腹壁浅静脉怒张,皮肤温度升高,沿深静脉走向压痛。
肺栓塞是临床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长期卧床、高凝状态、静脉回流受阻等原因引起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从而继发较大和多个栓子脱落到肺动脉所致,大约3%~10%的致死率。既往无任何预防措施,只能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死亡率高。
2.易患人群: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以下几类人群。
(1)长时间制动、卧床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如手术后病人。长期卧床可引起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升高而发生血栓。
(2)静脉壁损伤后易发生血栓,如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外伤和感染均可造成静脉壁损伤。损伤的血管壁有利于凝血因子形成,促使血栓形成。
(3)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静脉血栓,除以上提到的手术因素外,肿瘤、口服避孕药、妊娠都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引起血栓形成。
3.治疗措施: 深静脉血栓一般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患肢位置高出心脏平面20~30厘米。
(2)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或称急性期)可用抗凝、祛聚及溶栓综合治疗。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患者,手术越早效果越好。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静脉切开取栓术,一般发病3天内取栓最好。如果病期已经超过了上述时间,血栓已经与血管内膜广泛粘连,则取栓效果不佳。
(4)腔静脉滤器植入和腔内支架成型术:现实的问题是很多患者来就诊时血栓形成的时间往往是比较长的,随着腔内外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成型术这样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我们称之为支架复通成形术,通常来说就是用一根很细的导丝把血栓打出一个小的通道,然后用支架把它撑开。打通血栓后慢慢把支架放开,支架膨胀后就会挤压血栓,从而消除了下肢静脉堵塞,确保回流通畅。
通过介入方法于腔静脉置入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肺梗死的发生,大大降低了此类患者的病死率,其适应症为:盆腔和/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已发生肺动脉栓塞或未发生预防性为主等;腔静脉置入滤器另一更加重要的目的是可以较安全的应用介入方法处理盆腔和/或下肢静脉血栓,如果血栓不处理,80%左右的患者留有终身后遗症,如下肢肿胀、疼痛、静脉曲张、溃疡、色素沉着等;如果用介入方法处理了血栓,95%左右的患者不留终身后遗症,因此盆腔和/或下肢静脉血栓首选治疗方法是介入治疗,已经取代其它方法。
目前我介入治疗科已经成功治疗此类疾病510余例。
4.盆腔和/或下肢静脉血栓治疗上要遵循四种基本原则:
(1)安全性:用介入方法处理血栓之前腔静脉要置入滤器,以防肺栓塞;将溶栓导管插入血栓内溶栓,溶栓效果好,同时显著降低全身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几率。
(2)时效性:形成血栓时间越短,越好处理,效果越好,最好在一个月以内。
(3)有效性:应用多种介入治疗方法处理血栓,如直接将血栓吸出(不用开刀)、将溶栓导管直接插入血栓内溶栓、用求囊导管将大血栓破碎成小血栓,以便吸收和溶解、如果是在静脉狭窄基础上形成的血栓,可以置入支架等。
(4)长期性:口服抗凝剂至少6个月以上。
5.预防措施: 如果已经确诊为深静脉血栓,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吸烟患者应戒烟,以免因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进食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恢复期患者应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下肢肌肉活动,以促进下肢深静脉再通和侧枝循环的建立。
6.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腿部胀痛与其它疾病引起的腿部胀痛有什么区别? 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腿部胀痛的主要症状有三点即肿、胀、痛,一般是单下肢疾病,以左下肢居多,其它疾病引起的腿部胀痛往往是双下肢对称疾病。另外发病的速度也有区别,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腿部胀痛发病比较突然,其它疾病引起的腿部胀痛发病比较缓慢。形成血栓后患者左下肢发生肿胀。我们有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来进行区别,如血管彩超,这种方法是一种微创检查,比较简单,而且价格并不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