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症的营养指导
发表日期:2006-12-18
来源:临床营养科 本页责编:原驰
阅读:
|
|
q 摄入充足的液体:每日应饮水2000毫升(2公斤)以上,维持一定尿量促进尿酸排出,预防尿酸结石,延缓肾脏进行性损害。
q 适当限制热量摄入,避免超重或肥胖,维持理想体重:肥胖是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重要原因,故应限制总热量,已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为宜。超重须减轻体重者,应循序渐进,切忌减重过快,以免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

|
|
q 膳食应平衡:蛋白质适量,脂肪不宜过高,全日脂肪摄入量约50克,其中烹调用油不超过25克(相当于1.5斤/月)。
q 增加膳食中硷性食品的比例:在酸性溶液中尿酸最易沉积,随着尿液的硷性程度增高,尿酸的溶解性也增加,故提倡多摄入硷性食品,包括新鲜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品及牛奶、海藻类等,减少酸性食品的摄入,使尿液保持硷性,从而促进尿酸排出,缓解或阻止通风症发作。
q 充足的维生素供给:尤其多采用富含B族维生素和VC的食品,以利淤积在组织中的尿酸盐溶解。
q 避免饮酒和酒精饮料,禁用或少用浓茶、咖啡及各种刺激性强的调味品:酒精代谢产物可使肾脏排泄尿酸降低,因此,酗酒常是痛风急性发作的诱因,啤酒本身即含有大量嘌呤,可使血尿酸浓度增高。
q 避免高嘌呤食物:外源性嘌呤约占体内尿酸的20%,虽然严格限制外源性嘌呤摄入对纠正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有限,但是,高嘌呤饮食常是诱发暂时性高尿酸血症致使痛风急性发作的原因。因此,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间,应严禁含嘌呤较高的Ⅰ类食品(嘌呤含量150-1000毫克/100克)和Ⅱ类食品(嘌呤含量75-150毫克/100克),缓解期可适当增加Ⅱ类食品。除Ⅰ、Ⅱ类外食品可在规定热量和平衡膳食基础上任意选用。 |
附: 常用高嘌呤食品
|
类 别 |
品 名 |
Ⅰ类食品 |
动物内脏如肝、肾、胰、脑、小肠等及沙丁鱼、凤尾鱼、白鲳鱼、白带鱼、白鲇鱼、鲱鱼、鲭鱼、鲢鱼、牡蛎、蛤蜊、鱼籽、浓肉汤、肉精、干黄豆 |
Ⅱ类食品 |
除Ⅰ类食品之外的其他肉类、贝类、干豆类及鸡、鸭、鹅、鸽、鹌鹑、鹿肉、兔肉、鲤鱼、鲈鱼、梭鱼、鲟鱼、鳗鱼、鳝鱼、草鱼、鳕鱼、鲑鱼、黑鲳鱼、大比目鱼、虾、螃蟹、鲜蘑、芦笋、扁豆、菠菜、干豌豆、鸡汤、肉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