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路径导航: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新闻中心

看吧,温暖的太阳又升起了,……

发表日期:2008-06-10 来源:干部综合科 作者:周玉红 本页责编:原驰


  老公搂了搂我的肩膀,点了点头,带着爸妈走了,我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消失在航站楼门外,转过身,加入了去灾区的队伍中。
  ……
  一个年轻壮实的山间汉子,满眼布满血丝,正殷切地望着我们,我们告诉他“孩子好多了,你歇会儿吧。”他眼眶中突然涌满了泪水,“谢谢!谢谢!但愿他妈妈能知道。”
  ……
  看吧,温暖的太阳又升起了,劫后余生的同胞,一切都能重新开始,……
                                  ——摘自周玉红日记

[背景介绍]
  周玉红,我院干疗科医师,是我院赴四川地震灾区第2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员,于2008年5月17日随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北京抗震救灾医疗队赴四川地震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医疗救助。
  北京抗震救灾医疗队到达成都后,分成9个大组,其中由我院干疗科副主任医师张京慧负责一个组,组里有周玉红大夫,以及北京市肿瘤医院和北京市大兴区医院2名大夫共5人,负责5个区县医院,周玉红分在成都航天医院。本文选自周玉红大夫在成都航天医院抗震救灾期间的两则日记。
                                    ——本站题记

5月17日 星期六 晴


  今天上白班,很忙,电话铃声不停地响,是老公打来的,因为爸妈今天就要从成都来北京了。
自5月12号地震以来,心就揪了起来,因为爸妈就住在成都。他们年轻时在拉萨支边,退休后去了那里,真希望他们晚年能安稳地生活。地震发生时,好不容易打通电话,知道他们都平安,可余震不断,我还是担心得很。这两天,民航终于通航了,昨晚买上了机票,让他们来北京住上一阵子,避避震。
老公不停打电话,问如何布置家中住宿和带女儿去上补习课的事。他也是前天才从国外出差回来,平常甩手掌柜当惯了,家里什么事都问我。我告诉他:17点送女儿去上奥数课,然后就去机场接爸妈,他们18点到。

  4点半,我坐在办公室里舒了一口气,还有半个小时就可以下班了,心里甜甜的,想一会儿爸妈就到了;想一会下班回家要多做点好吃的迎接爸妈。电话铃又响了起来,我刚说了声“喂”,电话那头就传来潘主任急促的声音“小周,我刚接到封院长电话,卫生局要我院派两名肾科医生去地震灾区,决定派你和京慧去,今晚就走,我正往医院赶呢。”我怔了一下,太突然了,爸妈就要到了,怎么办呢?我说“行,几点走呢?我想回家一趟,因为我爸妈今天要来。”主任说“不知道几点走,我马上到医院了,后勤还给你们准备东西呢。”

  5点,夜班大夫接了班,潘主任也到了,和我一起到医院行政楼去,我看见医院的所有院领导、书记和医务处主任等好多人都赶来了。他们正紧急给我们准备所有的东西:睡袋、给养、T恤衫、防雨外衣、登山鞋……甚至连卫生纸都买来了一大包,急诊室准备了备用药品,院长还叫来保险公司的人给我俩买了人身险……。我们俩去,全院多少人在为我们操劳呀。

  6点,潘主任和我从行政楼里出来,在往科里走的路上,封院长的电话到了,“卫生局通知19点45分到机场集合,我们18点30分从医院出发。”我听了,赶紧给老公打电话,告诉他这个消息,并请他接爸妈后告诉他们,然后在机场等我,让我走之前能看一下爸妈。

  医院开了两辆救护车,拉着给我们准备的9个大箱子,还有院长、书记、主任等10几个人送我俩去机场,途中知道是在三号航站楼8号入口,我又赶紧电话通知老公,他说要带爸妈在对着8号入口的地方等我。

  一到机场,我先跳下车,往里跑去,远远就看见了爸妈和老公站在通道那里等着我,我跑过去,拉住了爸妈的手,说不出话来,他们眼眶也红了,爸说“刚知道,去吧,去吧,你是医生,应该的。”我说“您们放心,我一定会安全回来的,您们在这好好住着,等我回来。”这时,医院领导们也都走过来,安慰爸妈并解释此次任务的紧急,我真怕爸妈看着我入关会难过,就对他们说,“江雪正在上奥数课,您们快回去,好赶得上接她。”又对老公说“快带爸妈回家吧,好好照顾他们,我一定没事的。”老公搂了搂我的肩膀,点了点头,带着爸妈走了,我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消失在航站楼门外,转过身,加入了去灾区的队伍中。

  爸妈虽离开了灾区,但在灾区的同胞也是我的亲人,我有幸能亲赴那里,代表北京、代表我们医院,一定要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我知道,这也是爸妈所期望的。

5月20日 星期二 晴

  到达龙泉后,我和武剑被编入了湖南医疗队在航天医院的队员中,他们都是外科医生,比我们早两天到。

  昨天早晨吃完早饭,我们就与湖南医疗队的李院长、舒教授等10余人,一起到航天医院了。一下救护车,李院长就先领我们去了儿科病房,因为这里住着一个特殊的小灾民——9个月大的小伟。

  他的家在这次地震的震中——汶川,地震发生时,他的妈妈紧紧地抱着他往外跑,可倒塌的房屋还是砸向了他们,妈妈的双腿被压住,而小伟颅骨凹陷、肋骨骨折、误吸,他的爸爸、舅舅、两个叔叔徒手把他和妈妈挖出来,四顾茫茫,他们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救援,妈妈也在不停地说“别管我,救孩子!”他们只好舍下妈妈,四个人轮替抱着孩子,翻山越岭,在余震频发中,毫不停歇,步行60多个小时,终于遇到了解放军,这才将孩子送到了这里。

  这时孩子呼吸微弱,左肺不张,发热39.5度,入院后,内、外、儿科的大夫进行了会诊,大家都满含热泪,决心一定要救回这个小生命,护士们也都精心地照料他,经过两天的抢救,今天他的体温下来了,孩子也醒了过来,张着小嘴哭叫着“妈妈,妈妈!” 我们给他仔细地查了体,发现他出现了鹅口疮,立即嘱护士予碳酸氢钠水口腔护理。

  左肺呼吸音可闻及,嘱继续加强拍背吸痰,再转过身看他的爸爸,一个年轻壮实的山间汉子,满眼布满血丝,正殷切地望着我们,我们告诉他“孩子好多了,你歇会儿吧。”他眼眶中突然涌满了泪水,“谢谢!谢谢!但愿他妈妈能知道。”听了他这话,我的心都抽紧了,不知小伟的妈妈怎样了?解放军找到她了吗?她得救了吗?

  上午,在全院看了些较重的伤员,和外科大夫一起评估手术耐受性和一些感染病人的抗菌方案,忙忙碌碌就到了吃午饭时间,又看见了李院长,他说今天咱的救护车再去一趟汶川吧,顺便打听打听小伟妈妈,我们听了,都要求去,最后确定了两个身体较健壮的队员去,因为目前到汶川,车还开不进去,还得爬80里山路,我们俩没被选中。

  晚上,所有的广播都在不停地播报6~7级余震预报,大家只好都从屋里出来,在露天空地上,席地而卧。天冷、蚊咬,怎么也睡不着,我也在惦记,不知去汶川的队员如何?小伟的妈妈如何?

  漫漫长夜终于过去,没有发生大的余震,我们站起来舒展身体,突然看见了李院长,他高兴地告诉我“前面有消息了!小伟妈妈找到了,在成都第二人民医院!这几天咱就去把她接来和小伟团聚!”我们顿时都涌出了泪花。

  看吧,温暖的太阳又升起了,劫后余生的同胞,一切都能重新开始,生活会更美好,我们就站在你们身边。

周玉红抗震救灾剪影

  
        紧急出征,安排家事     北京市卫生局方局长为我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员送行
  
在四川地震灾区

  (图片来源: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