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算盘划价谈起 看中药房30年巨变
来源:药剂科 作者:陈英,杨振涛 本页责编:原驰
阅读:
|
我们中药房的同志们坐到一起,讨论改革开放30年,中药房最大的变化,都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丢掉算盘,使用计算机并成功联网。
我们都清楚地记得,在那部《大宅门》的电视剧里,那同仁堂的掌柜,拿着处方熟练的扒拉着算盘,嘴里还不停地念着三、一、三十一,二、一添作五……。我参加工作是70年代初,那时,中药房也是这样,或者说自古以来,中药房就是如此。
当病人从医生那里开来处方,首先到药房划价。药剂师接到处方后,就要一味药、一味药地用算盘算价。那时,要求又红又专,精益求精,努力学技术,掌握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记得在那个时代,一有时间就得背药品价格表,并且要求熟练掌握药品的价格和所在的位置。当担任窗口工作时,不但要能准确无误地调配药品,还必须能快速地、准确无误地划价。
我想起那时的工作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白芍,一克1分8,处方中要12克,我们首先用心算:二八一分六,一二得二,得三分六,再加一分八;就这样,我们口算加心算得出的数,打在算盘上,再算下一味药品。我们就是这样,通过刻苦训练,总结实践经验,去完成每一张处方的划价,以及药品出入库的计算等。假如,一张处方有15味药的话,从接到处方,到划好价,交到病人手中,需要3到5分钟。病人再到收费处交钱,再回来排队取药,往返两次,等候时间长。
随着科学的进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87年,科学院研究出了药品划价机,实际上,就是最简单的计算机,它只有划价一个功能。我们医院很快就购买了几台这样的划价机,并派我们出去学习;划价机很快就投入到了使用中。划价机的使用结束了病人等候时间长的弊病,大大加强了药师划价的准确性。但划价机性能单一,当药品价格需要调整时,必须停机,重新录入,才能使用,非常烦琐,所以,还存在许多不便。
现在,全院医疗系统实行了计算机联网,患者在诊疗的过程中,计算机就完成了药方的价格计算。当病人就诊完,交费后,处方中的药物品种就会自动传输到中药房调剂室,药剂师就可以根据传来的处方准备药品。当患者到药房窗口取药时,很快就会拿到自己的药品。自从有了计算机并成功联网后,我们中药房的工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病人不用等候划价,没有了二次排队取药的烦琐。我们中药房彻底结束了心算加珠算的划价时代。
从传统的珠算划价到计算机网络应用,是一个时代的飞跃,是一个时代的进步。我们全体中药专业的同志们高兴地说:“改革开放就是好,3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我们的带来无比幸福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