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发表日期:2009-01-23
来源:药剂科 作者:丁玉峰 本页责编:原驰
阅读:
|
|
[摘 要] 目的:探讨两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的成本效果。 方法:对128 例肺部感染患者用舒普深和头孢三嗪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用成本2效果分析法进行比较。 结果:头孢三嗪治疗肺部感染较舒普深佳。 结论:药物经济学在指导合理用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降低医疗费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成本2效果分析;感染,肺部;舒普深;头孢三嗪。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用药量占临床用药总量的1/4,故抗生素的药费支出甚高。临床使用抗生素,不仅强调安全、有效,也应注重经济上的合理性。本文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1] ,利用姜振泼等[2] 的资料,对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舒普深(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组成的复方制剂)和头孢三嗪治疗肺部感染进行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病例选择和治疗方案
1.1 病例选择 经临床、X线胸片、细菌学证实的肺部感染住院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舒普深组(A组)和头孢三嗪组(B组)。A组64例,男42例,女22例,平均年龄(50.4±10.5)岁,用药前体温升高48例,WBC升高50例,平均给药(9.1±2.2)d,平均用药量(31.3±3.8g,轻、中、重度患者各15,32,17例;B组64例,男4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9.8±12.3)岁,用药前体温升高45例,WBC升高48例,平均给药(9.0±2.5)d,平均用药量(31.6±3.5)g,轻、中、重度患者分别17,34,13例。两组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 > 0.05)[2]。
1.2 治疗方案 A组静脉滴注舒普深(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2.0g,bid;B组静脉滴注头孢三嗪(上海第三制药厂生产),每次1.0~2.0g,bid。两组疗程均为7~14d。
2 分析方法
2.1 成本的确定 成本是指某一特定方案或药物治疗所消耗资源的价值,用货币单位表示。药物经济学的成本不仅指药品费用,还包括治疗费用、仪器损耗、实验检测、劳动消耗等一切费用。本文所有费用均按标准收费(元)计算,同时除去各种不确定的费用因素,提出下列成本概念。 2.1.1 药品成本(C药)患者所用药物的费用。舒普深、头孢三嗪每克价格分别为149.50,75.00 元,则C药为:A=149.50×31.3=4679.35 元;B=75.00×31.6=2370.00 元。 2.1.2 给药成本(C给)患者使用药物所需的费用,每次输液的费用以16.00元计,则C给为:A=16.00×2×9.1=291.20 元;B=16.00×2×9.0=288.00 元。 2.1.3 检查成本(C检)患者住院期间所作各种检查的费用。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X线胸片、痰细菌培养,单价分别为20.00,10.00,8.00,16.00,51.00,80.00 元,C检均值为:(20.00+10.00+8.00+16.00+51.00+80.00)×2=370.00 元。 2.1.4 住院成本(C住)采用住院床位费用平均值,以每天10.00元计。A=10.00×9.1=91.00元;B=10.00×9.0=90.00 元。 2.1.5 时间成本(C时)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所需时间的社会劳动值费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3],1994年我国城镇职工人均每年工资4510.00元,按每年365日计算,人均日平均工资12.36元。两种方案的C时分别为:A=12.36×9.1=112.48元;B=12.36×9.0=111.24 元。 2.1.6 总成本(C总)C总=C药+C给+C检+C住+C时。由此两种治疗方案的C总分别为:A=4679.35+291.20+370.00+91.00+112.48=5544.03 元;B=2370.00+288.00+370.00+90.00+111.24=3229.24 元。
2.2 效果的确定 效果是指某一特定方案或药物治疗的结果,一般用临床指标,如抢救患者数、延长生命年限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数量等表示。本文用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为效果指标。A、B两方案的有效率分别为93.7%,89.1%,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7%,83.8%。另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8.10%(P < 0.05)。 |
|
| |
|
|
|
2.3 成本2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在于平衡成本和效果,在二者之间寻一最佳点。成本效果比(CPE)则把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是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或每一货币单位产生的效果表示。费用增加,效果有增加、不变、降低三种情况。 当费用增加效果也增加时,就需要考虑每增加一个效果单位所花费的成本,即增加的成本效果比(△C/△E ),它代表了一个方案的成本效果与另一方案比较而得的结果。本文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2效果分析结果见表1。0

2.4 敏感度分析 药物经济学研究所用的变量通常较难准确地测量,每个治疗方案在不同人群或不同医疗单位中的费用和效果可能不同,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对分析结果都有影响。所以必须采用某些假设或估计数据,验证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1]。本文把两种治疗C总相加得 C总=5544.03+3229.24=8773.27元,C药、C给、C检、C住、C时分别占总费用的百分率,即 C药=4679.35+2370.00=7049.35,占总费用80.4%; C给=291.20+288.00=579.20元(6.6%); C检= 370.00+370.00=740.00元(8.4%); C住=91.00+90.00=181.00元(2.0%); C时= 112.48+111.24=223.72元(2.6%)。 从费用分配中可以看出,治疗肺部感染患者的总成本C总=80.4%(C药)+6.6%(C给)+8.0%(C检)+2.0%(C住)+2.6%(C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劳动和时间的价值必定提高,药费必然降低。故将C药降低20%,C给、C检、C住、C时分别提高5%,得到敏感度分析的成本公式C总=60.4%(C药)+11.6%(C给)+13.4%(C检)+7.0%(C住)+7.6%(C时)。敏感度分析见表1。
3 讨论 ① A、B两种治疗方案各项基础特征,如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均差异不显著(P > 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果采用临床指标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符合成本-效果分析要求。 ② 由表1可知,A方案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的CPE均较B方案高,说明A方案效果升高一个百分点所需费用比B方案多。从增值成本效果比(△CP△E)来看,要增加一个效果,A方案要比B方案多花费503.22元(有效率)和392.34元(细菌清除率)。敏感度分析也验证了参数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不大。说明B方案具有药物经济学意义,即头孢三嗪治疗方案较舒普深治疗方案更合理。 ③ 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经济学分析就是要在成本、效果、不良反应间找到一个最佳点,通过成本2效果分析优选的最佳方案并不是费用最低的方案[1]。由于本文A、B两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故最优方案正好是费用最低的方案。 ④ 从成本-效果分析中的费用构成可以看出,抗生素的费用在医疗费用中的构成比大,而且临床抗生素的品种又多,因此应积极开展抗生素应用的临床药物经济学评价和分析,优选用药方案,以降低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丁玉峰,宋秉鹏. 药物经济学研究. 见:周元瑶主编. 药物流行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2482261. [2] 姜振泼,吴永群,房锡晓,等. 舒普深和头孢三嗪治疗肺部感染的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1999,8(4):2502252. [3] 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关于1994年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N].中国信息报,1995202228(第2版).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药剂科 丁玉峰,武汉市第十医院内科 彭金兰) (本页责编:王占荣,MMS)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