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路径导航: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发现早期胃癌关键在于自己

发表日期:2009-04-14 来源:消化内科 作者:林香春 本页责编:原驰

 

  [ 病例 ]
  35岁的张先生是一位计算机软件工程师,每次接到一个任务就是几个通宵不寐。常年的熬夜、生活不规律造成胃痛的毛病。每次胃痛了,就自己随便找些药物吃,开始的时候还算管用,后来,再吃什么都无济于事了。在妻子的劝说下,才到医院看病,经胃镜检查竟然发现患上了胃癌,而且已经是晚期了!我们在为他惋惜的同时还在想,假如他早来半年……
  和张先生相比,72岁的高女士是非常幸运的。她在3年前因胃痛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经病理证实为轻度不典型增生,医生建议她定期复查胃镜检查。今年我们在胃镜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胃角有轻微的隆起,经过电子染色、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初步诊断为早期癌,并为她做了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重度异型增生,局灶癌变,病变局限在粘膜层。因为早期发现,避免了手术的痛苦,如今随访1年多,没有复发的迹象。
  象这样的人间悲喜剧在我们医院每日都在上演,那么怎样才能够做到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呢?


  胃癌是世界上第二大癌症死因,我国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数约有16万,近年来青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胃癌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仅为30-40%,而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为80-90%,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改善胃癌预后的关键。

  人群普查是较有效的发现措施。日本学者对自然人群进行每隔2年的大规模普查,对可疑病变进行胃镜精密检查,能够发现大量的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在我国,对高发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内镜普查,胃癌检出率约0.037-0.6%,其中早期胃癌占15-25%。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作。

  但是,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发现早期胃癌的契机是什么呢?常见的早期胃癌症状有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但由于这些症状均不为早期胃癌所特有,故易被当作一般胃病而被忽视,这也是患者就诊过晚的原因之一。因此,当出现胃部不适时,都应该到医院看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检查,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治疗。

  那么,什么样的人需要注意胃癌的发生呢?这里我们要提到几个概念:胃癌高危人群包括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癌前状态是指一些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高的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巨大胃黏膜皱襞病、胃癌家族史等。癌前病变主要指病理上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因此,对高危人群随访法是诊断早期胃癌的经济、有效的门诊筛选方法。由于胃癌的自然病程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从早期阶段发展到进展期约需要3-4年时间,因此,我们推荐高危人群每6-12个月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次。

  诊断胃癌有很多方法,包括钡餐、胃镜、CT仿真内镜等等,但诊断的金标准为病理学上找到癌细胞。经常见到病人抱怨胃镜检查太痛苦,不愿意接受检查。但是,任何一项检查都有其优缺点。胃镜虽然有些不舒服,但胃镜是唯一能够取得病理学标本的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电子内镜系统的迅速发展,插入部口径变得更柔软、纤细,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具有电子染色、放大的功能,使图像的清晰度明显提高,早期胃癌更鲜明地显现出来,检出率更高。因此,接受内镜检查在诊断早期胃癌的角度上看是必需的。

  因此,当您出现上腹部不适,包括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内镜检查。

  (供稿:闻卓)
  
(本页责编:王占荣M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