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些什么以保护好他的眼睛呢?0-3岁宝贝的正常视力是多少?近视的原因还有哪些?
专家回答:
有的人,自已是近视,父母也是;有的父母并不是近视,自己却戴上了近视眼镜;有的人在选择配偶时,也担心爱人是近视,是否会连累孩子。这就是人们关心的近视是否遗传的问题。 这要从近视的类型谈起。近视可以分两种,即高度近视和普通近视。普通近视,又称单纯性近视,可从儿童时期发病,到20岁以后即很少进展,戴眼镜以后视力可以矫正到正常,近视的度数一般在600度以下。高度近视,又称进行性近视,是与单纯性近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眼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前后轴不断加长,眼球后部扩大,伴有眼底脉络视网膜的退行性变化,戴眼镜以后视力也难以矫正到正常,视力逐惭减退,以至发生严重障碍。
从眼病的调查结果分析,有近视家族史的家庭成员,发生近视的比率比没有近视家族史的要高些,说明近视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近视的发生又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目前学者们都认为,近视属于多基因遗传,即病人有多个致病基因,但又有环境因素的作用,这在单纯性近视的发生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现象。环境因素包括照明不佳,不良的阅读和工作习惯,如长时间阅读和近距离工作,眼的调节肌肉处于持续的紧张收缩状态,进而调节能力减弱,发生近视。但同样的条件下,并不是所有人都发生近视,而某些近视患者也并非做近距离工作。可见,近视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高度近视则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引起的,即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注意:这里指的是高度近视!)患者,其子女患高度近视的发生率是100%;如果双亲中一方为高度近视,另一方是基因携带者(无近视表现),则子女高度近视的预期发生率是50%;如果双方均无高度近视表现,而只是基因携带者,则子女高度近视的发生率是25%。
儿童视力发育的标准为:幼儿5-6岁左右,视力才发育至正常;一般3岁时,应达到0.7;4岁时,应达到0.8;5岁时,应达到1.0或1.0以上。对儿童的视力保护,一定要从小的时候注意。不能让幼儿长时间看某样物品,尤其是两岁以内的婴幼儿,不能看电视。发现孩子眼睛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切忌滥用药水。婴幼儿应有专用的毛巾和脸盆,流水洗脸更好,以防感染眼病。发现婴幼儿有故意“对眼”的行为要立即阻止。平时,注意不让幼儿接触尖锐、有伤害的玩具,当心眼外伤。2至3岁的幼儿应开始学习做眼保健操。
问题2:近视眼镜会不会越戴度数越深?
我家鑫鑫入幼儿园体检发现有近视,医生建议配镜治疗。由于身边许多人戴近视眼镜,都是越戴度数越深,眼球还会变得越来越突出。我们有些犹豫,宝贝这么小,喜欢跑来跑去的,要不要戴眼镜矫正呢?近视镜会不会越戴度数越深呢?
专家回答:
一些近视眼患者宁可看不清东西,也不愿戴眼镜,其原因是担心戴上眼镜后近视度数会越来越深。但眼科专家指出,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相反,不戴眼镜以及缺乏视力保健措施却是世卫组织公布的主要致盲原因之一。
据专家介绍,由于近视眼使进入眼内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这样看远处的东西就不清楚。如果在眼睛前面戴上一副合适的凹透镜,就可以把在视网膜前的成像向后移动,正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看东西变得清晰。
专家说,近视患者看东西时,常常需要将物品放得近一些,近视度数越大,东西就要离眼球越近,调节作用越要加强。为了使两眼都能看清眼前的东西,必须把眼球向内转,眼球内转靠内直肌收缩来完成,这称为集合作用。如果患上近视眼,却又不戴合适的眼镜就需要把东西放在离眼睛很近的地方,就会形成过度的集合和调节作用,同时也由于眼外肌长期压迫眼球,使得眼球前后径继续加长,导致近视度数不断增加。
目前,近视眼是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视力减退的最主要因素,高度近视则可能发生严重影响视力的一系列不良并发症,包括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玻璃体病变及弱视等。据卫生部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因近视致盲的人数已达30万。
问题3:儿童可以做准分子激光手术吗?
听说准分子激光手术可以根治近视,儿童多大可以做这种手术?18岁以后呢?另外,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近视治疗仪,儿童使用后效果好吗?可以治愈近视吗?
专家回答:
儿童不建议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因为儿童(<18岁)时期眼球屈光度处于很不稳定的状态,准分子激光手术只是削薄角膜,以达到改变现有屈光状态的效果,但是如果近视仍在进展过程中,那么就会出现所谓的“反弹”现象,即近视仍会逐渐加重。因此,18岁以前不建议手术治疗。
儿童近视分为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假性近视为调节性近视,可以通过治疗缓解,真性近视则不可逆转,只能通过戴镜矫正,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可以通过散瞳验光进行鉴别。
专家爱心提示:
最关键的治疗是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远胜于治疗!
(本页责编:王占荣,M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