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路径导航: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紧急状态下的母乳喂养

发表日期:2009-08-13 来源:宣传中心 作者:贾 艳 本页责编:原驰

 

我们至今都忘不了“5·12”汶川地震中“警察妈妈”蒋晓娟用自己甘甜的乳汁救助了9名受灾婴儿生命的感人一幕。是的,母乳是妈妈送给宝宝最珍贵的礼物。早在1992年,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就把每年8月的第一周,确定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母乳喂养周的宣传主题为:紧急状态下的母乳喂养。

什么是紧急情况呢?紧急情况是一种使人的健康和生存受到威胁的特殊状况。它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自然的。它可能不可预测,也可能规律性发生或长期存在。紧急情况的特点是混乱、不安全、卫生条件差,缺乏干净的

水、食物、燃料以及医疗护理和保护。

“紧急状态下的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紧急状态下的母乳是最方便、最理想的婴幼儿食品。宝宝在妈妈身边,可以随时获得。就如“警察妈妈”在一片狼藉的震后废墟上,可以让9名受灾婴儿及时地吃到甘甜的乳汁,保证了他们幼小的生命得以存活下来。同时,母乳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最适合婴儿消化吸收,以蛋白质为例,母乳中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比例是4:6,这与牛奶中的8:2是不同的,有利婴儿消化吸收,母乳中含婴儿大脑发育所需的氨基酸等等。

其次,母乳尤其是在初乳中含有各种免疫球蛋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身体的危害。母亲通过母乳喂养将这些免疫球蛋白输送给婴儿,可以降低婴儿腹泻呼吸道及皮肤感染的机会,提高婴儿的免疫力。

第三,紧急情况下,哺乳妈妈能给孩子提供洁净、安全、且具持续性的食物和水分,这将保护婴儿免受感染。而配方奶粉不含免疫因子,不具保护性,会破坏婴儿肠道防御机制,导致感染更容易发生。另外,由于配方奶粉、饮水和燃料的质量与供应不稳定,加上奶粉本身可能被污染,以及奶瓶清洗困难,配方奶粉可能存在更多危险。这样的案例曾在博茨瓦纳发生,20056月,博茨瓦纳发生洪灾,造成了非母乳喂养婴儿腹泻及死亡人数剧增,仅2006年第一季度,五岁以下婴儿的死亡率就高出往年同季度22倍。据一家医院调查显示,非母乳喂养婴儿住院治疗率是母乳喂养婴儿的50倍,而且死亡的可能性更大。在一个村子里,母乳喂养婴儿全部存活,而非母乳喂养婴儿有30%死亡。即使在发达国家,人工喂养婴儿在紧急情况下仍面临危险。在美国的卡崔娜飓风中,就有很多人工喂养婴儿因缺乏食物而死亡。

世卫组织推荐:婴儿6个月内要求纯母乳喂养,不必添加任何食物、水及其他饮料。满6个月后,不论母乳分泌多少,都应加辅助食品,母乳可喂到2岁。根据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统计结果,2008年北京市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是61.1%,农村达到71.6%,城市为57.6%。2008年北京市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平均达到了90%。母乳是最好的婴儿食品,没有任何一种产品能像母乳那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因此,在世界范围内“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的2009年,我们要大力宣传母乳喂养。今年世界母乳喂养周的目标是:让公众认识到在紧急状况下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强调在紧急状况发生前后,积极保护和支持母乳喂养的必要性。

[专家建议]

1.在“甲型H1N1流感”期间,母乳喂养可以减少婴儿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机率。因为母乳中的多种免疫物质对婴幼儿的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对感冒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孩子患病。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患流感的机率比非母乳喂养的宝宝低很多。

2.如果母亲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也要在给宝宝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坚持母乳喂养,不必过分担心病毒会通过母乳喂养传递给婴儿。虽然“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母乳喂养传染给婴儿的机率还不明确,但数据显示,季节性流感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机率很小。更何况在病毒广泛传播的前提下,非母乳喂养过程会增加奶源和喂奶工具被污染的机率,使病毒更容易传播给婴儿。

3.在紧急状况下,儿童是最脆弱的。因患腹泻呼吸道疾病营养不良而导致的儿童死亡率是通常情况下的2倍甚至更高,母乳喂养是一种可以挽救生命的措施,也是对婴儿最好的保护。

(引用资料:人民网、健康报)
  (本页责编:王占荣,M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