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病因诊断良方 ——乳管镜检查
发表日期:2010-03-31
来源:乳腺外科 作者:李艳萍 本页责编:王占荣,原驰
阅读:
|
|
| |
以乳头溢液为首要症状的就诊者占乳腺疾病的3%-14%,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房疼痛。乳头溢液多发生于乳腺增生症、导管内乳头状瘤、乳房炎症、乳腺导管扩张症或乳腺癌,血性乳头溢液常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
乳管镜又称电子乳腺纤维内窥镜,目前已经取代乳管造影,成为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首选手段。乳管镜操作方便、创伤小、直观
|

|
,有效地提高了乳管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率,同时,也可用于良性乳管病变的治疗,如:乳管镜辅助病变乳管微创切除、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乳管内肿瘤导丝定位等。
乳管镜检查
乳管内视镜检查是将一根直径为0.75mm(0.6mm或0.95mm)的内视镜由乳腺导管口插入,并通过医用监视器,一边观察乳腺导管内的情况,一边向乳管末梢探进,最远可到达第四或五级乳管分支。整个检查过程约10-15分钟,无需局部注射麻醉药,患者亦无任何痛苦或不适。
超细乳管内视镜是由超细光导纤维传像束、导光束、微小的自聚焦镜和镜头组成,通过乳管内视镜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乳腺导管壁及管腔分泌物的情况,如:有占位性病变,可描述其色泽、大小、形状、光滑程度等。乳腺导管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炎症分别有其特征性的乳管内视镜下表现,因而,可据此做出诊断。
此外,乳导管内视镜还可以在乳管内视镜的引导下,进行病灶的活检,以获得病理确诊;对病灶进行体表皮肤的标记或通过乳导管镜下置定位导丝,而为手术准确的定位;以及通过乳管镜对乳管内良性疾病的治疗。
什么人需要做乳管镜检查及治疗?
各种颜色的乳头溢液患者。尤其是血性溢液,乳管内肿瘤性病变的发生率超过90%。无色溢液及黄色溢液的患者中,亦有半数以上为乳管内肿瘤性病变。此外,白色溢液的患者亦有部分病例为乳管内肿物所致。乳管内肿瘤均需要手术治疗。
乳管镜检查的意义
◎ 明确乳头溢液的病因。
◎ 细化了手术适应症,减少不必要的手术。
◎ 缩小了手术范围,准确切除病变。
◎ 可对一些特殊类型的疾病进行探索性的治疗。
◎ 借助乳管镜,开展一些微创治疗及微创手术。
乳管镜能做哪些治疗?
◎ 乳管灌洗,行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并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 浆细胞性乳腺炎等疾病,病变乳管冲洗,并注入抗生素等药物。
◎ 乳管镜下网篮的使用,清除大块的絮状物或疏通乳管。
◎ 乳管镜下钩针定位肿瘤性病变,准确切除病变。
◎ 乳管镜辅助病变乳管微创切除手术。
乳管镜的临床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的准确性。乳管镜检查可明确病变的大小、数量以及分布,以此指导外科手术切除的范围。临床上对黄色浆液性、血性溢液的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些患者绝大多数存在乳管内占位性病变而需要手术,同时,也可能为乳腺癌的早期表现。乳管镜检查可使50%的乳头溢液患者免于外科手术,尤其对于积乳症及乳管扩张症,通过乳管冲洗及介入治疗,可达到彻底治愈。
(荐稿:贾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