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路径导航: 首页 >>党建园地 >>读书感悟

党建园地

《北京世纪坛医院志》编纂花絮(四)

来源:后勤管理办公室 作者:席琦科 本页责编:李春慧,原驰

资料是编好志书的基础,没有资料,志书就没有价值,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衡量志书的质量,主要看资料。《北京世纪坛医院志》虽说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但如果追求完美,在“资料”方面的也有“三抱憾”。

一憾是查找资料时间不充分。

从2008年10月院史志工作重启到2010年9月初,总共不到两年时间。由于时间紧、院史志小组工作人员少(负责编辑的人员最初3人,后陆续增加到5人)等原因,我院志查找、收集资料时间不充分,特别是建院初期的史料收集不足。在院内查阅档案的同时,院史志小组同志们北上大连,到大连铁路医院和大连图书馆古籍部查找民国初期我院史料;南下南京,到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古史部查找民国时期有关我院史料;市内先后到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交通大学图书馆、北京文史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近10个部门、单位寻访查阅有关我院史料。可遗憾的是,大连图书馆古籍部为迎接全国图书系统检查验收古籍部闭馆、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古史部档案下架整理不对外开放,后来除大连仓促弥补外,南京就再也没有时间可去了。

二憾是珍贵史料断线。

由于建院初期的档案史料保存地南京未再去,使院志建院初期到解放前断线。从大事记中可看出,建院初期大事极少,特别是1923年至1927年的6年、1930年至1932年的3年、1943年至1944年的2年都是空白。这样的情况,志书术语叫“断线”。像历任院长副院长在解放前的记载中,“不详”二字太多。另外,由于文化大革命原因,使院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档案丢失、散落,导致志书篇章中前期内容少,如《中国共产党北京世纪坛医院组织》篇中前6次党员大会或党代会无史料记载,群众组织篇(工会团委组织)也存在类似问题等。

三憾是资料长篇中资料的收集、整理不够和不规范。

按照志书编纂程序,应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先把收集到的各类资料按年代整理成资料长编,然后在资料长编基础上再进行志的编辑。

先说资料的收集,虽说2008年底院发了《北京世纪坛医院征集院史院志资料的通知》,受院内受重视程度、宣传程度等因素影响,资料收集情况不十分理想,如省部级、铁道部机关暨直属单位先进个人名录登记不全。院外宣传就更难说了,外界无法知道我院启动院志的编纂工作。

院志面世后,丰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某公司董事长,62岁的狄先生来电,说他爷爷狄占亨曾是京汉铁路管理局北京医院(铁路总医院)上世纪20年代前后院长。家里有他爷爷和铁路医院员工在医院大门口的合影和医疗方面诸多照片,可惜的是,文化大革命中都被红卫兵抄家抄走。院内受各科诸多原因的限制,座谈会上未请到老主任、老护士长,使医疗篇中很多病种第一例手术、首例治愈等事件未能入志。由于时间太紧,后期再也无时间来整理资料长编了,只好跳过了资料长编,直接进入了编辑程序。

而志书中存在的一些勘误,也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对院志的完美追求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存在一些问题是正常和难免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院志按志书标准、规范来衡量,不失为一部朴实、严禁、科学的史料文献。

(编者按:本文栏目旨在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文章中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其他作者:闻卓)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