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党就在我们身边
小时候,泛黄的小人书、经典的黑白电影是童年的深刻记忆。在记忆里,党的英勇形象和事迹显得那样清晰,我不仅在电影银幕上、歌声中知道了党,也了解到,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党员是一群怀有先进思想和远大抱负的人,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忠实地实践着他们的政治理想。 学生时代的历史课程让我知道了我们国家那段战乱、贫弱、屈辱、落后的历史。当最早的一批播火者升起第一面以镰刀、铁锤为标志的鲜红党旗时,集结在这面庄严旗帜下的共产党员开始了救国、建国、强国的漫长征程,让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复兴的灿烂曙光。见到党在前进道路上的一次次胜利时,我总是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记得曾有一位诗人这样赞颂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壮大,成就了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我们的祖祖辈辈才有了一柄铁锤,能砸开所有的锁链,才有了一把银镰,能聚拢遍地的收成。” 追思党的英烈,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董存瑞等等许多杰出共产党员的形象在我脑海里浮现,他们以坚贞不渝的忠诚、坚定不移的追求,前赴后继,不仅赢得了华夏儿女的由衷信赖,而且激发起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实现民族解放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在党的光辉指引下,革命年代,英雄辈出;和平时期,同样不乏英雄。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汝、任长霞……是什么,让我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是什么,让我感到如此亲切;又是什么,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思念着、感动着。朴实的话语是他们共同的本色,爱民的赤心是他们一样的情怀,平凡的事迹折射出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从他们身上,我体会到,作为党的儿女,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甘愿为老百姓牺牲一切,那就是最大的英雄! 从小学到大学,从工作到生活,我感受到党的教育和关怀无时无刻不在,曾经的伙伴,身边的同事,许多都是优秀的党员同志,他们的榜样形象,也加深了我对党的认识。 2007年,我来到了北京世纪坛医院口腔科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党员集体的优秀代表辛萍、丁漫、王立新、张玉芬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他们来自群众、热爱群众、服务于群众;他们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追求一流;他们把青春抛洒、把无悔深藏。身边的工作同志尊敬、爱戴他们;周围的人民群众认可、赞许他们。身边的临床一线的党员们以他们的认真踏实的工作、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教育了我,使我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并切实的感受到一个党员的意义。 2010年11月,口腔科的郑刚大夫罹患肺癌。消息传来,口腔科的同事无不扼腕痛惜。在大家还沉浸在悲痛中时,口腔科的党员同志们已经行动起来,带领普通群众帮助郑刚解决生活中、医疗上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门诊支部高敏书记和口腔科刘希云主任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组织党员同志和普通群众积极关心照顾郑刚。为帮助郑刚获得良好的医疗条件,党组织为郑刚联系了医疗条件最好的病房。为防止郑刚和亲属不能一下子接受患病事实,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逐步和其家属及郑刚本人沟通,使他们没有产生过于绝望和悲观的情绪,在大家的鼓励下,郑刚也鼓起勇气,决定同病魔斗争到底。口腔科的同事还想尽办法,将其他权威医院的专家请到医院,对郑刚的病情进行会诊,提出具有重要意义的治疗方案,甚至不辞劳苦将郑刚的X光片拿到其他医院去请教肿瘤方面的专家。 与此同时,党组织还动员党员和普通群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郑刚排忧解难。为了让郑刚在饮食上更有营养,口腔科的同事轮流排班,每个人定时为郑刚做饭、送饭,保证他在治疗过程中身体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由于治疗过程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科里的同事在党员们的号召下,自觉为郑刚进行了捐款,一天时间就为郑刚捐款两万六千余元,帮助他解决了实际困难。为了能让郑刚有一个更好的心理环境,帮助他减轻压力,科里同事还利用下班时间去同郑刚聊天,鼓励他以饱满的热情和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一些同事还主动带郑刚的孩子去参加各种活动,使孩子的情绪不受到影响,同时也减轻了郑刚的压力。 党组织对郑刚的关心和照顾,让人们感受到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总用,以及党组织的温暖。对此,郑刚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常常讲党员要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发生在我身上这些事情,让我看到了党组织和普通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这一普通而又高尚的党员行为准则,也更加坚定了我树立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信心。” 平常时刻能够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能够豁得出来。正是过去无数党的英雄儿女的壮举和我们身边千千万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在老百姓的心中铸起了共产党这座不朽的丰碑。只要我们牢记党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兢兢业业、追求一流,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党的事业将更加灿烂辉煌,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和谐美好。让我们肩并肩、手拉手,永远跟党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