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路径导航: 首页 >>党建园地 >>我敬我业

党建园地

我们科里的“无名氏”

来源:神经与精神科 作者:王海燕 本页责编:李春慧,原驰
 

呱呱坠地的婴儿一降生就已取好了名字,然而他,不但不知道姓氏名谁,更找不到他的父母,就连他是哪里人也不得而知,这可把医护人员给愁坏了,小小年纪,大面积脑梗塞,偏瘫、失语,身边没有亲人的关心和照顾,只有我们每天陪伴着他。

不知道他是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第几个“无名氏”了,我们所有的医护人员只知道他是1160号,这个瘦得皮包骨似的大男孩大概有20几岁的样子,刚刚从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时失语、身上带着尿管、右上肢瘫痪、右下肢无力、不能下床活动,护士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护士长拿来了尿垫、卫生纸、便器,还为他送来了水果,见他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护士们都笑了,他也顿时忘却了痛苦,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吃得津津有味                 逐渐恢复健康

第二天,我们按照医生的嘱咐把他的尿管拔了,大约一个小时后,他顺利排尿了,我们都松了一口气。然而,护理难度才刚刚开始,因为尿失禁,加上他患脑血管病后失语,还没来得及接尿就把床尿湿了,护士们不厌其烦地把被服换了一遍又一遍,尿湿的棉褥因为当天干不了,我们就从洗衣房先借回来。我们付出的辛劳没有白费,直至出院小伙子身上没有出现一块儿褥疮,况且还长胖了不少,护士们每次自己吃完饭都想着给他带回来一些,护士长从家里给他带来了牛奶、换洗的裤子、T恤衫等,每次看到他狼吞虎咽的样子,我们每个人的眼里都酸酸的,他在来医院前是怎样生活的呀?听病区里的卫生员老王说:“我在急诊科的留观病房里见过他,那时候他昏迷着,不省人事,真想不到他能恢复成现在这个样子,真是太好了。”老王隔三差五给他熬了粘糊糊的小米粥送过来,不等粥凉了他就全部喝光了,似乎别人跟他抢似的。

  
护士长带来牛奶                 干净的衣裤  

屈指算来,这个可爱的大男孩住了快一个月了,每天看到他在病房里走来走去的,我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身体恢复的越来越结实了,尽管不会说话,可我们说的每一句话他都听从,并且都能理解,他每天治疗完毕后,一有时间就到护士站和其他病友的病房里站一会儿,护士们忙不过来时他会指着同屋病友的点滴让我们看——噢,原来他是在提醒我们该换液了。

 爱,能唤醒一切,爱,能包容一切,我们每天穿梭在这样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病房里,重复着繁琐的护理工作,然而,我们爱这个岗位,我们爱这里的病人,他们就像我们的亲人,每天在这个大家庭里没有距离感、陌生感,我们也同样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关爱:下雨了,他们把雨伞送到护士站,让我们路上别淋雨;买来了水果给我们吃,每次看到我们婉言谢绝的时候,他们就很生气地说,难道我们想表达一下对你们的感激之情都这么困难吗?

有一天,救助中心的季老师来到病房里了解情况,临走时对我们说:“下个礼拜二中午我来接他去在通州的救助中心。”听了这样的话,我们不知道是欣喜还是为他担心,今后他该何去何从,还会不会再挨饿受冻……,我想一定不会了,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关爱生命、以人为本”不仅仅是我们医院奉行的宗旨,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准则,一个个病人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都已回归社会,我们把全部的爱心撒播,换来的是一张张健康的笑脸,我们别无所求,足矣!

81613点,我们为他打点了行装,将出院带的药品装好,由一名护士护送着他,与救助站的季老师一起来到了他的“新家”——通州区救助中心,护送的护士回来说那里很干净,有专人管理,听到这里,我们放心地笑了。祝愿他早日恢复健康,祝愿他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