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暴雨再次洗卷京城,街道上散落着微弱的灯光,而监护室内则灯火通明。
“王医生,16床病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
“准备用物,我要给他做胸腔穿刺,放胸水,给B超打电话,请他上来定个位。”在王医生的嘱咐下,大家各司其职做着自己的工作。窗外电闪雷鸣相互照应,病人床旁医生与护士娴熟地配合,很快完成了操作。
就在这时,熟悉的门铃声响起。
“您好!哪位?”
一个急促的声音传入话筒:“您好,我父亲之前住过ICU,出院前医生说要是再犯病就直接来找医生,我父亲现在在家喘得不得了,我能找下医生吗?”
“医生正在做操作,您稍等下,我帮您通知他。”
王医生从16床病房刚走出来,护士向其说明门外家属的来意,他立刻到大门口去询问具体情况。原来,是以前住过的一位老先生,王老,是一位患食管癌的患者,上次住进来是因为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经过治疗,病情在得到控制并好转后,转至普通病房。这次女儿说在家一直喘憋,打了120,就在来医院的路上,但是由于雨太大,道路情况非常差,急救车被堵在路上,不知何时能到。王医生在安抚家属后,来到护士站:“备床,用呼吸机,准备无创面罩,老病人男性,120在路上,先上来稳定情况再说。”我们知道,对他来说,这又将是一个不眠夜。
监护仪、呼吸机、面罩、湿化瓶,一切准备就绪。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我们希望老人早早到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王老的女儿在门外不停地踱步。不知过了多久,门铃终于再次响起。
“病人来了,病人来了。”大家的精神跳动起来。
“负责单间的不用出来,主班负责中控,三个人就好了。”组长张丽娟有序地安排着。
“在这边。”我站在楼道里,向进来的人示意。只看平车上坐着王老,满脸大汗,不停深呼吸。
“不着急过床,先把氧气接上,保证氧源,把氧饱和接出来看看。”王医生指挥着接收病人。
“不行!我不带这个,不管用,要那个,那个!”突然老人大叫起来,双手在空中挥舞着:“憋死了,憋死了,我要死了!”老人满面大汗,眼中是绝望。
“爷爷,爷爷,看着我,还认识我吗?”老人点点头:“小赵!”
“对,是我,”我用双手抓住老人挥舞的手臂,那双冰冷的双手,“爷爷,您放松,深吸气,坐好,不要紧张,您现在在ICU了,到我们的病床上,不要害怕,放松,放松。”
老人学着深呼吸,半坐在床边,深吸气。
“不行,医生我喘不过气啊!救救我啊,救救我!”
“老人家您放松点,别紧张没事的!把无创带上会好一点。”王医生安抚着病人。
监护仪发出嘀嘀嗒嗒的报警声,心率快、血压高、呼吸急促,听诊后,王医生医嘱道:“查个血气,先给一支速尿。”
抽血、给药,大家相互配合。带上无创呼吸机的王老,变得安静了许多,在呼吸机的帮助下,呼吸变得顺畅,逐渐心率也减慢。速尿也起了效果,老人家不好意思当着小姑娘的面小便,说什么都不用帮忙。医生与家属沟通后,我们进行了入院宣教。随后,又完善了各项检查。
王老感觉好些后,叫来了子女:“你们放心吧,我好多了,来了ICU我也放心了,这么大的雨你们赶紧回家吧,我兜里有钱,你们看看能不能打车回去。”老人这句话逗笑了子女:“哪里需要您的钱,您安心在这里养病,我们明天一早给您送饭,别担心我们回去,到家后我给护士站打个电话,让护士转告您,您就别担心了!”
忙忙碌碌已经接近深夜,窗外依然雨势不减,但是病房里平静了许多。看着监护仪上稳定的生命症,看着点滴一滴一滴流入病人的体内,看着呼吸机那自主呼吸的趋势图……一切的一切与外面的瓢泼大雨成了鲜明的对比。
7月21日的大雨,无情地夺走了多条生命,在今天大雨依旧,我们尽力挽救一条生命,是那么的可贵。
凌晨3点大雨渐尽,一夜的工作也将结束,交接班后,我又去看了王老,他已经带着无创呼吸机酣然入睡,但是办公室里的王医生,却还在奋笔疾书,完成着他的工作。想说一句,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