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指南
路径导航: 首页 >>就医指南 >>病友之声

就医指南

我看到的护工管理办公室和宣传中心王彬彬 ——记录在世纪坛医院的真实体验之六

发表日期:2012-12-06 作者:一位热心患者 本页责编:王占荣,原驰

手术当天护工管理办公室的刘冬丽女士帮助我找到了护工曹玉琴,手术后我被推回病房,刘女士立刻带着护工来到病房,向护工介绍护理的注意事项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并和我丈夫签订了合同书。刘女士态度非常和蔼,告诉我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向管理办公室反映,使我们感到很踏实也很放心。事后我丈夫了解到这个刘女士在医院工作四十年了,现在已经退休,因为对医院有很深的感情,仍然在医院继续发挥着余热。

在手术后的调养期间,我喜欢安静地写写看看,因为没有太多的事情做,所以就让小曹去找老乡聊聊天,她一听,头摆得像拨浪鼓:“这是不允许的,如果被发现的话,我要被罚款的。我们除了三顿饭的时间,要求不能离开患者,除非患者提出让我们出去办事,或者有患者的家属在场。”我没有资格说在医院的其它病区是否存在三三两两聊天的护工,反正小曹没有在耳鼻喉病区闲聊过一次,有时她实在无事可做就看看报纸,洗洗衣服,看看手机上家人的照片。术后,我的咽喉和口腔上颚火烧火燎地疼痛,因为有过切除扁桃体的经历,我让小曹出去买冰棍来疗伤,那天正好赶上刮风下雨降温,她在加穿衣服时,忘记穿上护工制服了,这下可惨了,医院门卫严格执行制度,死活不放她回病区。她手里拿着冰棍,急得快要哭了,指着快融化的冰棍,说患者急着要吃呢,这才得已返回。

这次教训,我相信她再也不会忘记穿制服了。穿制服的好处有三点。第一个好处:它是进出病区的通行证明。第二个好处是方便护工管理办公室对护工进行监督管理。在其它医院,我见到的护工穿的都是五颜六色、奇形怪状、乱七八糟的,根本分不出他们是家属,是护工,是闲杂人员,还是犯罪嫌疑人。第三个好处体现出了管理者的智慧,每个护工领到制服时,要交300元的押金,如果你上班满半年之后想离开,或者你带上制服走人,或者将制服交回,但只能得到50元押金,以此类推,干一年,可以返回100元押金,这样无形中,对护工频繁跳槽起到了一定的约束和抑制,护工的数量也有了一个基本的保证。曹玉琴护工把我照顾得很好,请带我向她表示感谢。

让我讲一段在其它医院用护工时的经历吧。我的父亲90岁,母亲87岁,这几年都没少住医院,每次都离不开护工,不是儿女不孝,而是身体难以支持,白天抽空轮流去探视,但是夜晚实在不能陪护。在探视父母的同时,也见过各种特色的护工,闲聊的乱溜达的,基本是种常态。有些护工的表现实在让人难以下笔形容。有一次父亲被一个骗吃骗喝骗要的贪婪护工激怒了,不再满足她的要求,这下可得罪了这位护工,开始甩脸,装聋装瞎,最后干脆啥也不干了,父亲怒火冲天,大声将这位“瘟神”逐出门外。等我们闻讯赶来时,病区的家属都在谴责她,连护工公司的领导也压不住她。

我们子女只有按照她提出的条件,给她额外加价付钱,送走了这个护工。事后,父亲得知我们给这种人多付钱后,大骂我们是助纣为孽。安抚了父亲之后,转身我们向护工公司投诉讨要说法,但是护工公司一句话,就把我们顶回来了:“此人已不知去向,现在护工短缺没办法。”有了这次不愉快的经历,我们再请护工的时候就得格外小心。一位临病床的老者,有四个女儿,每天轮流来照顾老父亲,长女已是满头白发。但其父亲坚决不用护工,我想他肯定是有前车之鉴,怕病不死反而被气死。

世纪坛医院护工管理办公室的相关制度、方法以及细节,值得大力推广。

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编辑的印象

没有以上的经历和这次写东西,也不会认识王彬彬。出院的前一天上午,我给“行风办”打电话,石女士和宣传中心副主任原驰被我“招呼”过来,原主任把王彬彬也叫了过来。我因为刚刚手术,怕写出的东西自己一时半会儿打不出来,就想请他们帮助。我看到彬彬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我曾经从事的职业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几十双眼睛,看人很少有错。彬彬的可爱首先来自一种“纯”,然后是她的职业素养。我毕竟不是文字新闻工作者,写东西讲究一股灵感突涌,喜欢一气呵成,但是不禁看。彬彬将我的手稿取走,阅读并复印之后当天下午又来见我,凡是我写的不妥的地方,经她婉转一说,我立刻意识到她是对的,任其修改,凡是我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来的意思,她能一语点到,恰如其分。她的表达,只会让我觉得贴切,自叹缺乏功力,这真是个年轻的“奇女子”,相信隔行如隔山吧,世纪坛医院真有本事,不知道从哪里挖来了一颗好苗子。我的全部稿件有一半是彬彬帮助我用电脑打出来的,更重要的是,我从她那里获得了重要的信息,解答了我心中一直找不到答案的疑问。比如,我只关注到耳鼻喉科像白云波大夫一样的好医生以及耳鼻喉病房整个的团队,却忽略了团队带头人耳鼻喉科主任魏伯俊,这样优秀的团队不可能自发形成,背后一定有个了不起的带头人。魏伯俊主任是个“海归”,难怪我一进病房就有一种进入外国医院的感觉。魏主任还是相关领域的精英,他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患者涌来,巨大的手术量使医院特批了一个手术室专门给他使用。我说,每天魏主任不会是坐公共汽车来上班吧?彬彬说,你还真说对了,魏主任不开车。我建议为这种专家、精英派公车吧,开车对他而言,是个不喜欢不安全的简单工种。为什么整个世纪坛医院让我越来越爱,越来越认可呢?经过彬彬的介绍,我了解到与去年新院长的上任有必然联系。关于新院长是卫生局提拔任命的还是行业间竞争上岗的我不探究,只知道他原是本院自己的医生,我记住了彬彬的一句介绍“普遍反映他比较接地气。”我们见惯了太多悬在半空,只会走关系怕马屁的人。真希望多出现像徐院长这样脚踏实地的好领导,既有医学知识,又有管理水平和方式,让更多的好院长好医院出现,使更多的患者百姓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昨天我去做术后检查,发现各个诊室门牌下面又多了一个牌子,写着两句话:倡导一医一患,保护患者隐私。世纪坛医院还在不断的给我惊喜。

最后我想介绍和表扬一个手术室并给世纪坛医院提点建议。

(荐稿: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