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路径导航: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科普讲座:家人突然昏迷不醒该怎么办?(上)

发表日期:2013-04-02 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处 作者:贾 艳 本页责编:王占荣,原驰

 

 

入正题之前,先谈谈必须储备的理论知识:

一、什么是昏迷?

生命体征存在,但对外界环境和机体内在活动毫无感知,对内外环境刺激的反应性完全丧失,不能做出有意识的反应。昏迷为意识障碍最严重阶段。

那么,什么是意识障碍呢?意识障碍是指:人们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发生障碍,或人们赖以感知环境的精神活动发生障碍的一种状态。

昏迷分为三类:

【浅昏迷】无自主运动,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等脑干反射存在,肢体伸直性去脑强直,出现病理反射,呼吸、脉搏、血压等尚无显著改变。

【中度昏迷】重度疼痛刺激可有反应,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出现轻度变化。

【深昏迷】患者意识全部丧失,强刺激也不能唤醒,肢体常呈弛缓状态,无自主运动,深、浅反射均消失,偶有深反射亢进与病理反射出现,大小便失禁、脉速、血压下降,呼吸频率与节律异常。

二、一般什么疾病容易引起昏迷?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昏迷:

  1. 重症急性感染疾病: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
  2.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性疾病:尿毒症、性脑病、垂体性昏迷、甲状腺危象、粘液水肿性昏迷、糖尿病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低血糖昏迷、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昏迷、肺性脑病
  3.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稀释性低钠血症、低氯血性碱中毒、高氯血性酸中毒
  4. 外因性中毒:工业毒物中毒、农药中毒、药物类中毒、植物类中毒、动物类中毒
  5. 物理及缺氧性损害:热射病、日射病、触电、高山性昏迷

颅内病变所导致的昏迷:

  1. 感染性疾病
  2. 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其它脑血管病
  3. 脑内占位性病
  4. 颅脑损伤:脑震荡、脑挫伤、外伤性颅内血肿(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
  5. 颅内高压综合征与脑形成
  6. 癫痫

三、如何鉴别是不是昏迷?为什么会昏迷?

昏迷状态的鉴别:昏迷必须与类昏迷鉴别。所谓“类昏迷”是指:病人的临床表现类似昏迷或貌似昏迷,但实际上并非真昏迷的一种状态或症候,包括假性昏迷、醒状昏迷及其它一些病症。

【假性昏迷】意识并非真正丧失,但不能表达和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包括:癔病性不反应状态、木僵状态、闭锁综合征。

【醒状昏迷】觉醒状态存在、意识内容丧失的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语言和运动反应严重丧失,而皮质下的大多数功能和延髓的植物功能保存或业已恢复,自发性开眼反应及觉醒-睡眠周期等都存在。见于去皮质状态、无动性缄默及植物状态。

【晕厥】急起而短暂的意识丧失,常有先兆症状,如视觉模糊、全身无力、头昏眼花、出冷汗等,然后晕倒,持续时间很短,一般数秒至1分钟即可完全恢复。昏迷的持续时间更长,一般为数分钟至若干小时以上,且通常无先兆,恢复也慢。

【失语】完全性失语的病人,尤其是伴有四肢瘫痪时,对外界的刺激均失去反应能力。如同时伴有嗜睡,更易误认为昏迷。但失语病人对给予声光及疼痛刺激时,能睁开眼睛,能以表情等来示意其仍可理解和领悟,表明其意识内容存在,或可见到喃喃发声,欲语不能。

【发作性睡病】临床表现在通常不易入睡的场合下,如行走、进食、上课或某些操作过程中,发生不可抗拒的睡眠,每次发作持续数秒钟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瞳孔对光反射存在,且多数可被唤醒,故与昏迷不难区别。

四、如何鉴别是全身性的还是颅内的?

详细询问病史、发病及伴随症状,体检和辅助检查可以协助鉴别诊断。

伴随症状:

发热】先发热然后有意识障碍,见于重症感染性疾病;先有意识障碍然后有发热,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呼吸缓慢】呼吸中枢受抑制的表现,见于吗啡、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药等中毒、银环蛇咬伤等。

【瞳孔散大】见于颠茄类、酒精、氰化物等中毒以及癫痫、低血糖状态等。

【瞳孔缩小】见于吗啡类、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药等中毒

【心动过缓】见于颅内高压症、房室传导阻滞,吗啡类、毒蕈等中毒

高血压】见于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尿毒症等。

【低血压】见于各种原因的休克

【皮肤黏膜改变】出血点、瘀斑和紫癜等,可见于严重感染和出血性疾病,口唇呈樱红色提示一氧化碳中毒

【脑膜刺激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瘫痪】见于脑出血脑梗死或颅内占位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