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由“棱镜门”对网络安全的反思
来源:医院网站工作室 作者:高 璐 本页责编:高璐,原驰
阅读:
|
|
|
今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任副组长,并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习近平在会议上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 |
|
|
互联网世界从来就不缺少关注点和大事件,而“棱镜门”和“斯诺登”当属2013年最具影响力的关键词。抛去波诡云谲的政治角逐这一层面不谈,信息网络安全所牵涉的各种问题被空前地摆在了世界面前。它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关于网络安全、隐私安全的讨论与反思,把日益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呈现在了世人眼前,摆在了每个国家的面前,也摆在中国人的面前。
“棱镜门”事件后,世界各国不断加强在网络空间的部署。联合国裁军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世界上已有46个国家组建了网络战部队,爆发国家级网络冲突的风险不断增加。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事件的增多,必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进一步加深。
随着大数据时代悄然到来,信息化深度渗透金融、电信、媒体、医疗等行业领域,“棱镜门”更是折射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缺陷。在棱镜项目中,IBM、EMC、思科、甲骨文、微软等都参与了进来。这些厂商控制着我国众多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领域的关键软硬件技术,这使我国的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难以得到安全保障。自家的门户却让别人当守门人,在我国信息化发展建设上谈何捍卫主权呢?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明确了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定位,是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顶层设计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全面构建网络信息安全积极防御体系,打造独立自主的信息安全产业生态体系。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未来几年将是我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高速建设的时期,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管理体制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可以预见,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必将坚定地走上自主可控的安全之路。
(编者按:本文栏目旨在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文章中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