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护士节来临之际,北京医管局推出了“延伸服务,投身公益”护理文化周活动,产科护士积极响应,由我和北蜂窝保健站社区护士梁兢老师组成护理指导组,走进了产妇刘某的家里,为产妇及婴儿提供专科护理指导及母乳喂养的支持。
我们分别在刘某出院第5天(产后第9天),出院11天(产后16天)及出院17天(产后22天),共进行了三次随访。内容包括了解产妇及新生儿居室环境、室温、通风情况;评估产妇的身体状况,如产妇的休息、饮食、睡眠二便情况,产妇泌乳、子宫复旧、腹部伤口及恶露情况;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包括皮肤颜色、呼吸、心率、体重、身长等;检查新生儿的脐带是否脱落,脐周有无红肿及分泌物;检查新生儿有无臀部红肿;了解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等情况。

第一次家访
我们发现婴儿出现了严重的母乳喂养性黄疸,而且产后十天体重未达出生体重,全家人也面露愁容担心孩子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安慰刘某及家人,建议停喂母乳,改人工喂养三天,这样有助于消退孩子的黄疸,并教会她人工喂养的方法及停母乳期间如何保持泌乳。
检查婴儿脐部已于产后八天脱落。检查脐窝,并用75%酒精协助清理分泌物。婴儿二便正常,检查臀部,有臀红。给予详细讲解预防臀红的方法,如何正确使用鞣酸软膏治疗臀红。检查刘某的腹部伤口,协助换药,揭去美容拉链的敷料并告知腹部伤口护理的方法。得知产妇总感到气亏、疲乏,担心自己,担心孩子,我们给予了相应心理支持、饮食营养、母乳喂养指导及产后康复的健康教育技术指导。
第二次电话访视
婴儿黄疸已明显减轻,指导刘某继续母乳喂养。产妇认为婴儿配方奶好处多,有意改为人工喂养,我们继续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增加刘某坚持母乳喂养的信心。嘱其延长婴儿每次吸吮的时间,多吸吮后哺乳,以便增加婴儿体重。
第三次家访
我们看到婴儿黄疸全部消退,体重增长正常。指导产妇和婴儿同步睡眠,方便母乳喂养,鼓励其夜间哺乳,在哺乳期间可服用DHA及钙片。产妇腹部伤口愈合佳,体力已恢复,自理能力提高,已经完全进入母亲的角色。
我们嘱咐产妇及婴儿进行产后42天检查,询问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指导新生儿家庭护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告知预防接种的时间。指导婴儿用药,开始服用维生素D3,满月后开始补充钙剂。
作为一名产科护士,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产妇的家中,感触颇深。通过到出院产妇家里的延伸服务,使我深深地感到家庭访视对母婴保健工作的重要性。产后访视是护理工作的延伸,护士走出医院,走进社区及家庭,架起了从医院到家庭之间的桥梁。
产后访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居住环境、膳食营养、母乳喂养、产妇自身保健、新生儿护理等进行指导和干预,促进了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提高了母婴生活质量。
产后家庭访视可促进母乳喂养的实施。产妇出院后离开了浓厚的母乳喂养氛围,当遇到问题时,母乳喂养信心受到影响。由于孩子出现了母乳喂养性黄疸,刘某担心母乳不足,自己感到劳累一度想放弃母乳喂养,正是我们的及时帮助使产妇及家属重拾信心,克服困难,并鼓励其家属参与,共同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共同帮助产妇继续坚持母乳喂养。
产后家庭访视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我们走进刘某家里,手把手进行康复指导、母乳喂养指导以及新生儿日常护理指导等,帮助产妇解决产后所遇到的实际困难,产妇的自护能力明显提高,这有助于产妇完成称职父母角色的转变,建立自信心。
产后家庭访视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产后恢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为产妇和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下的产后访视,把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送到产妇家中,方便了家属,密切了护患关系,解决了产妇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关报道:《“延伸服务 投身公益”——我院开展2014年“北京护理文化周”公益行动》
(图片:曹翠峰;荐稿:顾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