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两年了,如果说刚穿上这身白衣时心里住着一只雀跃的兔子,那如今的自己真就应了那句话:“脚下如履薄冰,心中坚如磐石”。
两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就在这些忽明忽暗的光影里,开始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在这繁琐而细致的工作中,挫折过、气馁过,而更多的是成长中,心底那一点点累计的自豪感,为头上的燕儿帽,为这一身白衣!一个人的能量有多大,耐力有多强,恐怕这身白衣是最好的诠释。
我们这些游走在生命边缘的人,是上帝的神圣使者,送去平安康健,而那些各大新闻报刊的头条,又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将我们推向风口浪尖。一念即善,一念即恶,不与别人说,心在那儿呢。我们的生活也不过万花筒里的世界,几张滤波片的颜色。
万花筒转一下,是绿色,一个代表希望的颜色。生命伊始,命运磨难,一个我们最想呈现给病人的颜色。“有希望才能活下去。”这是一个双下肢截肢的病人说的,一个正当青春年少的姑娘。她烦躁过,摔坏了病房里所有的东西,她绝望过,夜深人静时,试图自杀,是年轻的护士及时发现,耐心地开导、劝慰。如今,她依然鲜活而坚强地站在我们面前,向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表达她对医生护士的感激。那个把她从死神手中抢回来的人,那个拉着她一步步做着康复训练的人,自始至终都告诉她:“姑娘,能活下来,上帝就不会让你丑陋地混日子,凤凰涅槃,你该更好地重生。”我知道,让她重新走进生活绝不是一个神话那么简单,给予希望的人,本身也要有强大的意志与坚持。
万花筒转一下,是红色,“急脾气、语速快、思维跳跃”,这常常是我母亲批评我的话。母亲说做事过于急躁不好,我曾对母亲的劝告不屑一顾,然而两年来,繁忙有序的护理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母亲的用心良苦。每天上班伊始,就如上了发条一般,面对病人的不同诉求,耐心全面地一一解答;面对医生开出的雪花似的医嘱单,认真执行,一丝不苟;穿插着体温、血压、血糖、输液和临时突发的各种状况,随机应变,全心全意地投入……。停不下来,有空的时候还要翻翻病人的病历,催催患者的检查;停不下来,偷闲的时候查查资料,能否给病人更好的健康指导。惦念得太多,常常忘记了自己,一天下来,感觉嗓子在冒烟,脚肿得发胀,回到家如一滩烂泥,但想想患者脸上欣慰的神情,家属满意的笑脸,这一切,甘之如饴!
万花筒转一下,是橘色,温暖的颜色。我相信能量是守恒的,你给予别人的爱,也终会有另一个人还给你。我照顾过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从重症监护室出来的时候,身上满是管子,带着呼吸机心电,带着一身瘀紫,带着皮下血肿。我头疼得很,向母亲抱怨。母亲说:“与其喋喋不休地抱怨,不如细心照料,她健康出院,你自然也就一身轻松了。”老人的身子虚,只能靠着别人帮着按时翻身,长期的卧床使皮肤变得很脆弱,我们只能扯了床单当尿布不停更换,以保证局部的柔软和干燥。脚上的血肿吸收得很慢,每天都要用皮尺量量范围,用手测测皮温,哪怕有一丁点儿缩小都要欣喜半天。每天开始习惯按时为她打饭,叩背吸痰,讲讲笑话。人一老便像孩子一样,所有的治疗要哄着做,却也乐在其中。
老人带着呼吸机不能说话,每次治疗她都用手轻轻捏捏我,我知道她在谢谢我,感受着她眼中闪烁的光芒,我的眼圈也红了。精神好点儿的时候,她会拉着我在纸上歪七扭八地写着“你真好”。后来,病情好转,各种辅助器械慢慢都去掉,她第一次哑着嗓子对我说:“小姑娘,你怎么那么好啊。”每次见我,她都会让身边的家人向我道谢,也会拉着我让我尝尝家人给她做的精致小菜。这一刻,我想放下防备,我做的也只不过是自己的工作,却想不到一个微笑,一个称呼,一个殷勤的动作,给予别人的是更多。我不想去思考这谢谢是真诚还是流于形式的客套,当遇到爱,就要好好接受和分享。也谢谢你这样慢慢好起来,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无所不能的小超人,让我明白救死重要,扶伤更重要,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用自己这微薄之力去守护这份人间的温暖。
万花筒转一下,是黑色。今天,又送走了一位病人。朋友常常会问我,你们在医院工作,是不是对死亡已经司空见惯,是不是都已经没了感觉。我说,是的,你会觉得我冷血吗?作一名摄影师,你捕捉的是美丽的镜头,作一名杂志编辑,你看见了更缤纷艳丽的世界,但作一名医生,大概从25岁以后开始接触了死亡,然而作一名护士,有的从20岁,甚至18岁就开始接触死亡。18岁,应该是还在做梦的年龄吧,但是,我们从不曾后悔过,曾经的选择,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心存感激,是那一段时光留给我们无尽的情感。
万花筒转一下,是纯色。去掉所有的滤波片,我看见这净白的世界,我眼中的你亦是你眼中的我,我们都一样,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上帝所给的每一个光环都有它诱人的魔咒,不是掌声,不是赞歌,而是心的归属。我的心在每日的有条不紊中,慢慢沉淀,回归到最初的梦想:守护生命,传递温暖。
我能想到最温暖的事,就是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这平凡而忙碌的工作,即使没有赞歌,即使没有掌声。万花筒仍在不停地旋转,我也在长大成熟,我的生活,多姿多彩如这花样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