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7日 总21期 第84号
贴剂治疗骨关节炎及其相关疼痛
文章来源:国际骨科学杂志


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50%患有OA,而7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80%,足见其对社会影响之大。肌肉骨骼疾病引起的疼痛在骨科门急诊极为常见,OA也包括在内,对于患者和社会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就致残率和死亡率而言,骨骼肌肉疾病紧随心血管疾患、肿瘤和精神障碍之后,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四大因素。对社会影响最大的骨骼肌肉疾病包括颈腰痛、骨关节疼痛以及骨质疏松和骨骼肌肉损伤。非甾体抗炎药(NSAID)具有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适合治疗肌肉骨骼疾病,美国矫形外科医生协会发布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的循证指南第2版》推荐采用NSAID治疗症状性膝关节OA(推荐强度为strong级)。

美国风湿病学会发布的《手、髋部和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建议(2012年)》推荐NSAID用于上述类型OA的治疗。目前NSAID已经成为治疗慢性疼痛最优选和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作为口服剂型开发的洛索洛芬钠的镇痛、抗炎作用较强,与其他NSAID相比,其消化道损害较少,是有效性、安全性均优异的药物。口服NSAID有损伤肾功能的风险,特别是对老年患者具有诱发和加重心衰的风险,与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相比,洛索洛芬钠口服制剂具有较高的胃内镜下溃疡发生率。改变NSAID的给药途径,比如开发外用制剂,通过皮肤吸收缓慢释放药物可以达到减轻此类不良反应的目的,同时具有可以在患处局部持续吸收药物等特点。

目前,国际OA研究协会(OARSI)发布的《膝关节骨关节炎非手术处理指南》将NSAID贴剂推荐为治疗单纯膝关节OA的药物,无论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美国风湿病学会发布的《手、髋部和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建议(2012年)》推荐将NSAID贴剂用于手部和膝部OA的治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OA诊断及治疗指南》中明确局部外用NSAID制剂,可减轻关节疼痛,不良反应小。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发布的《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则将外用药推荐用于治疗骨骼肌肉轻、中和重度疼痛

洛索洛芬钠是一种前体药物,其本身不具有环氧化酶抑制活性,口服用药时经消化道吸收后主要在脏内羰基还原酶的作用下迅速转变成具有强效环氧化酶抑制作用的活性代谢产物(反式氢氧化物)而发挥作用,相对安全且具有较强的镇痛、消炎、解热作用,故其口服制剂被广泛使用。在明确了羰基还原酶不仅存在于脏中,而且也分布于皮肤及其下方的肌肉中后,开发洛索洛芬钠的透皮吸收剂型成为了可能。

研究显示洛索洛芬钠局部给药时,通过皮肤吸收的药物有一部分未进入全身循环,而是直接渗透到用药部位深部的组织内,并在转移过程中转化为代谢产物。在人皮肤,洛索洛芬钠通过羰基还原酶1产生其活性代谢物。大鼠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发现,洛索洛芬钠凝胶单次皮肤应用后,在皮肤局部可检测到其活性代谢物,并且洛索洛芬钠及其活性产物在随后的24h内一直会保持高浓度。

重要的是,在骨骼和肌肉中,洛索洛芬钠及其活性代谢产物也一直维持高浓度达24h。相比之下,单剂口服洛索洛芬钠之后,洛索洛芬钠及其活性产物则迅速消除。有学者用14C放射性标记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洛索洛芬钠单次皮肤使用后被缓慢吸收,药物使用部位正下方的骨骼肌中的放射性浓度要高于未使用部位;使用部位正下方的反式氢氧化物在使用后0.5h内达到高水平,并且组织层次越深放射性比率越高,放射性比例由皮肤到骨骼肌呈从浅至深递增趋势。在全身吸收后,洛索洛芬钠在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血液、尿中代谢产物的形式都与口服制剂相似。在洛索洛芬钠的多次皮肤给药期间,没有观察到洛索洛芬钠在组织中的蓄积,也未因水凝胶贴剂剂型的改变而出现吸收特征的改变。

用不同炎症程度的大鼠模型对不同浓度的洛索洛芬钠水凝胶贴剂的抗炎和镇痛作用进行研究发现,洛索洛芬钠水凝胶贴剂可显著减轻大鼠爪部水肿、提高痛阈;1%洛索洛芬钠水凝胶贴剂与市售其他NSAID贴剂(0.33%氟比洛芬、0.3%酪洛芬、0.5%联苯乙酸和0.5%吲哚美辛)的比较研究也证实其抗炎、镇痛效果等同或者优于其他市售NSAID贴剂。新研制的含橡胶类基剂、皮肤胶粘性优异的洛索洛芬钠贴剂对大鼠急慢性炎症及疼痛动物模型均显示出有效性,并且其抗炎镇痛作用等同于或优于市售酮洛芬、氟比洛芬、双氯芬酸钠及吲哚美辛贴剂。而且,每日1次与每日2次使用洛索洛芬钠水凝胶贴剂具有生物等效性。有鉴于此,与需要每日2次贴敷的其他水性NSAID贴剂相比,洛索洛芬钠水凝胶贴剂无疑更有优势,具有更好的药物依从性。

一项在中国大陆人群中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洛索洛芬钠贴剂在缓解膝关节OA患者的关节症状如静息痛、活动痛、灼痛、日常关节活动障碍以及肿胀等的效果与洛索洛芬钠口服制剂相当;贴剂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口服组低,但无统计学差异;贴剂组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而口服组患者出现1例严重不良事件(因膝盖扭伤导致严重的半月板损伤)。研究者总结认为,局部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治疗膝关节OA的效果非劣于口服制剂。

一项研究洛索洛芬钠水凝胶贴剂治疗外伤导致的肿胀或疼痛的临床效果的随机双盲试验也证实洛索洛芬钠水凝胶贴剂组与洛索洛芬钠口服组比较,具有非劣效性,整体改善度在给药后3 d及7 d两个时间点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组间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未见显著性差异,两组也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一组129例膝关节OA患者采用洛索洛芬钠贴剂进行治疗,其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行走能力评分显著改善,大多数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而且没有严重不良事件的报道。

另一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肌肉痛的患者采用洛索洛芬钠贴剂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洛索洛芬钠贴剂可以显著改善此类患者的疼痛评分,其中85例患者系从其他药物转而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其疼痛指数在治疗后显著改善;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定(包括镇痛效果、气味、易使用程度、粘性、易剥离程度、皮肤刺激及其他等7项),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的90例对其中至少1项感到满意,患者对洛索洛芬钠贴剂的易剥离程度、皮肤刺激、粘性和镇痛疗效的满意度分别高于63.5%、63.5%、57.6%和52.9%。

有文献报道,20例膝关节和腰背痛并伴有2型糖尿病显性肾病患者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进行治疗,连续24h使用剂量为100mg、的洛索洛芬钠贴剂5d,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而血压、肾小球滤过率和尿前列腺素E2浓度不受影响;患者血清洛索洛芬钠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无显著相关性。足见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水谷英树等8进行了一项对全日本206所医疗机构1283例首次使用洛索洛芬钠巴布剂的患者(OA48.3%,肌肉痛30.8%,外伤后肿胀、疼痛17.7%)前瞻性队列研究,其中955例参与有效性评价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95.0%以上,987例参与安全性评价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4%,主要不良反应是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这表明如果正确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将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耐受性。针对NSAID的外用药及巴布剂可导致光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在日光曝露部位使用会发病的情况,有学者采用小鼠和豚鼠研究洛索洛芬钠外用的安全性,光敏性试验结果显示洛索洛芬钠致敏组中未见阳性结果,表明无光敏性。

临床上应用的NSAID贴剂有多种,而洛索洛芬钠贴剂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一项非盲随机对照试验对洛索洛芬钠水凝胶贴剂与酮洛芬贴剂治疗膝关节OA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最终整体改善程度、疼痛改善度、分症状的改善程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洛索洛芬钠水凝胶贴剂与酮洛芬贴剂具有同等疗效和安全性,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而不良事件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以吲哚美辛贴剂为对照的采用洛索洛芬钠水凝胶贴剂治疗肌肉痛的非盲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相对于吲哚美辛贴剂,洛索洛芬钠水凝胶贴剂具有非劣效性,而且两者的安全性等同。

总之,一系列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洛索洛芬钠贴剂适用于治疗OA、肌肉痛以及外伤导致的肿胀或疼痛,疗效非劣于口服制剂;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药效持久,耐受性良好,能够为OA疼痛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