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路径导航: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世界卒中日 预防卒中杜绝不良生活方式

发表日期:2017-10-30 来源:神经与精神科 作者:汤晶晶 本页责编:左彦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老年人疾病进入高发期,为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北京市馨然嘉园社区党支部联合8455线路检测中心神经内科,于2017年10月29日(周日)开展以“献礼十九大,健康进社区”为主题的社区义诊活动。神经内科专家沈光莉副主任医师,张运副主任医师,王海燕护士长,孙海燕护士长,王芳护士长,张美颖护士长以及数名医护在现场为社区居民进行义诊、宣传活动。重点为社区居民解答了脑卒中的原因和预防。

看到脑卒中也许很多人并不明白这是什么,但是说起脑中风估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是的,卒中就是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或脑部血管突然破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是由于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我国卒中发生率以每年近9%的速度上升,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当下脑卒中已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科学研究和大量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规范化开展脑卒中诊疗,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脑卒中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酗酒、吸烟、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等。心源性脑梗死、偏头痛、口服避孕药、脑动脉炎、遗传性脑血管病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目前国际公认的脑卒中防治措施主要针对上述疾病进行积极干预。其中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控制危险因素是远离脑卒中的关键。脑卒中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患者得病后的治疗往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关注年轻人的卒中风险尤其重要。

脑卒中的日常饮食预防需注意远离“三高”,亲近“三低”,即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但要适度进行,避免矫枉过正,有许多调查和研究都表明,脑卒中的发生与蛋白质摄入不足相关,却并非营养过剩,可见一味吃素并无益于减少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合理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降低食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钾摄入量;提倡戒烟,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杜绝不良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