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临床病理 践行专业主义
——病理科2019学科年度年鉴概览
新年伊始,生机勃勃,回顾去年,历历在目。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病理科同样也经历了挑战、成长与升华。
一代名臣曾国藩说过“直面挑战,躬身入局”,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不为外界所动,回归本职工作,践行专业主义,坚持不懈,努力发展。每年都需要认真总结,是对事实的盘点,对思想的梳理。任何事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轮轮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及时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细致的总结,才能够化繁为简,由表及里,审事醒脑,做到勇立潮头而不妄自尊大,谪居低谷而不妄自菲薄,审时度势,为下一个螺旋上升寻找支撑点、积蓄爆发力。
己亥岁末,病理科全体医技人员在李雁主任的带领下,分工合作,以团队协作的方式,整理了本科室在医疗、教学、科研、文化建设各方面的工作,编撰形成《2018.12-2019.11学科年病理科学科发展年鉴》、《病理科2019学科年度论文荟萃》、《病理科2019学科年度新闻/科普/人文医学报道汇编》,本文重点介绍病理科学科发展年鉴主要内容。
2019学科年度,是病理科进入发展新时代的第一个完整发展年度,主题是“回归临床病理、践行专业主义”。在这一主题思想的指引下,病理科全体医技人员在各个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励精图治发展,充分诠释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第一、进一步提高了病理专业的职业自豪感、价值认同感。通过《致敬历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开拓未来》、《逐梦辉煌新时代,谱写病理新篇章》和《三代“九三人”的病理情缘》等主题文化活动,使全科人员更加深刻体悟到病理科的优良历史传承和优秀文化积淀,每个员工都更加深刻认识到自己属于“吃苦耐劳、作风优良、技术过硬、权威高效”的优秀集体,开拓了“从认知自觉向行为自觉飞越”的新局面。
第二、进一步规范了临床病理检验及病理诊断的专业化水平。病理诊断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病理诊断的“金标准”体现在病理报告的内容详实、描述准确、诊断正确、结论权威。2019年,昌红主任带领大家根据病理科的诊断经验积累,结合当代病理进展,制订了常见恶性肿瘤病理诊断的标准化报告模板,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科室病理诊断报告的规范化水平。
第三、着力改善了临床病理外检的工作环境。通过积极的硬件建设和环境整理,全面升级改造了病理咨询室、病理取材室,升级了冰冻切片室、免疫组化室的主要设备,病理科的整体布局有了实质性改善。
第四、年轻医技人员迅速成长。本年度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年轻医技人员成长迅速,思想更加积极、工作更加主动。经典案例包括:陈奕至主治医师从参与文化建设到积极促进文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崔力方主治医师、闫风彩主治医师科研论文在首都医科大学系统获奖,魏亚萍住院医师在首医系统和医院举办的演讲比赛中两次获奖。
病理科年轻技师,崔力方医师获奖证书
陈奕至医师、魏亚萍医师参加比赛
第五、病理科的学科影响力扩大。通过参加或主持院内、校内、市内及全国范围的学术交流活动和技术比赛活动,病理科各级医师和技师都展示了高超的技术水平和扎实的病理学知识基本功,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学科影响力。
在2019年度,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学术骨干都实现了思想进步和技术提升,病理学科实现了“回归临床病理、践行专业主义”,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辛辛苦苦十二月,忙忙碌碌又一年;年终盘点看得失,审视未来谋发展。通过总结一年的工作,我们能够更加自觉的“坚守学科梦想、坚持学术民主、坚定群众路线、坚决求真务实”,通过每个平凡病理学人的自省、自觉、自律、自立、自强,继承病理科的优良传统,开创更加辉煌的2020。
通过撰写学科年鉴,我们认识到,在2019学科年度,病理科在临床病理、教学、科研、文化建设方面协调发展,快速提升,标准化模板病理报告覆盖70%日常报告,报告及时率达到90%,冰冻报告石蜡符合率达到9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40%以上,总体工作量提升25%左右,而这些累累硕果却是在病理科没有增加任何人员的前提下完成的。
信仰使人坚定、自律、强大。有的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绝非如此!中国文化、中国传说就是中国人的信仰!那些经历了千年而流传下来的,炎黄子孙人人皆知的英雄史诗,就是我们的信仰!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每一段传说无不在传承我们直面挑战,躬身入局,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精神。
总有人会问,病理科的未来会怎么样?无论回答是喜是悲,都是预测,著名学家尼格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2020新年到来了,回归临床病理,践行专业主义,做时间的朋友,坚持不懈,开辟鸿蒙,行稳致远,创造未来,正如习近平主席讲的那句话“撸起袖子,加油干!”
(荐稿:李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