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宣传周】
肿瘤患者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的调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蔓延。据统计,在疫情状态下,肿瘤尤其是呼吸道肿瘤患者受感染的概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预后也更差,为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肿瘤等低免疫人群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此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为广大肿瘤患者平安度过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提供中西医理论指导。
一、日常防护
1、减少外出、作息规律
新型冠状病毒对所有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对于已遭受癌细胞侵袭的肿瘤患者,如果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将会受到双重打击。所以肿瘤患者应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应规律作息,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 7-8 小时。
2、增强意识、做好防护
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随时做好手卫生、勤洗手。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可考虑戴一次性塑料手套。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不少于 15 秒;打喷嚏或咳嗽时,用自己衣袖遮住喷嚏、咳嗽,不喷向他人,同时及时更换口罩。如果必须去医院看病或开药,防护措施要加强。
3、居家隔离、适度运动
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家中适度运动,避免长期卧床,切勿进行剧烈活动。可以练习太极拳、八段锦、医学气功、五禽戏、瑜伽和康复操等,每天 30 分钟左右,以身体微微汗出为佳。
4、合理膳食、营养充足
日常饮食中要以五谷粮食为主,适当摄入蛋白质食物如蛋、奶、鱼、肉、豆类及坚果等;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即可;荤素搭配,严格避免生、冷食物;不吃野生动物;增加饮水量,每天不少于 1500ml。
5、自我调节、心情舒畅
疫情期间一定要正确认识网上发布的疫情信息。不要自我制造恐慌感,保持心情舒畅。可以使用音乐疗法,听快乐轻松音乐。如果自己的心理状况持续恶化,如严重的失眠、焦虑、抑郁等,而且无法通过自我调适得到缓解,可寻求相关专业医生的帮助。
二、疫情期间肿瘤患者治疗应对建议
1.常规复查患者:
肿瘤患者在出院后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并发症,需要进行定期的常规复查。建议在不影响疾病预后的前提下,稍加延缓复查;必要时再门诊复查,尽量避免住院复查,减少在院时间,检查期间避免交叉感染。
2.择期手术的患者:
对于近期内需要手术但病情相对稳定的良性肿瘤患者,以及经综合治疗处于缓解期的恶性肿瘤患者,建议适当暂缓手术治疗。对于进展期或早中期需尽快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应在全面详细评估患者身体状态及手术风险后,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开展手术治疗,确保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
3.化疗期的患者:
对于定期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及时与主治医生联系。建议在不明显影响疗效的情况下,适度减少或延长化疗周期,或以口服化疗为主。对于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建议在非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执行化疗。对于肿瘤化疗期间引起的毒副反应,注重中医药对肿瘤的辨证论治的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减毒增效、减除症状的作用。
4.放疗期患者:
对于放疗中的患者,建议按照医生的整体安排有序继续接受治疗,在不影响肿瘤预后的前提下,根据主管医生安排适度延缓放疗。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减毒增效的作用,来缓和放疗引起的毒副反应。
根据新冠流行强度及其对各地医疗机构的影响来决定延迟或更改手术、放化疗方案,(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线多学科会诊决策),限制极高风险情况下的手术和放化疗;限制人员接触,尤其是在治疗场所。医院严格管控,进入医院,要追踪旅游史等。
5.长期随诊患者:
对于病情比较稳定的缓解期肿瘤患者,目前主要靠药物控制病情,同时应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汇报病情及目前药物使用情况或维持原方案继续治疗。如药物服用完后,征求医师意见,是否可以停药静养。如需补充药物,需带好相关材料,到定点药店或定点医院进行挂号开药维持治疗。
6.癌痛患者:
根据疼痛程度由医生开具规定天数的药物,药物用完后,把资料尽量带齐,病理、影像、既往出院证和诊断证明等,到就近相关非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进行诊疗。
鉴于恶性肿瘤患者自身疾病及体质的特点,和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条件限制,西医治疗手段中,优先选用保守治疗、药物干预,其次考虑创伤较低的微创治疗,而手术等治疗则尽量限定在急诊情况,且需严密防护。虽然一些具体方案要适时改变调整,但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策略和原则不会改变。
三、肿瘤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鉴别
肿瘤患者在放、化疗等常规治疗后可能出现感染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时引起的咳嗽、咳痰、发热、白细胞偏低等情况,或者在肿瘤的病情发展中出现癌性发热等表现,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也可出现上述情况,二者容易混淆,为确诊增加了难度。治疗上应该首先排除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因此,肿瘤患者患有诸如: 发烧、 干咳、呼吸困难、倦怠、流鼻水、喉咙痛、呕吐、腹泻、肌肉疼痛等症状的时候,应该及时到就近发热门诊,做出鉴别诊断及治疗。排除新型冠病毒感染以后,与肿瘤主治医师联系,进行相关治疗。
此外,肿瘤患者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为 PD-1、PD-L1 抑制剂)治疗后,由于免疫抑制剂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机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可能更弱,导致肿瘤患者更加易感,需要进一步加强上述日常防护措施。同时 PD-1 治疗后有部分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免疫性肺炎等,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存在与新冠肺炎极为相似,如出现此类情况尤其是在无发热情况下,需要进行严格鉴别诊断,患者及其家属需向就诊医院(建议综合性三甲医院)提供详细抗肿瘤药物史,要求就诊医院医生与肿瘤专科医生密切沟通并指导相关治疗。
四、疫情期间恶性肿瘤中医治疗策略
1.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在疫情期间的优势:
既往大量研究及临床应用均证明,中医药治疗肿瘤尤其显著的疗效及独特的优势。在疫情期间,由于中医药治疗方法有着不依赖大型设备及基础建设,相对较少依赖住院治疗,副作用相对较少等优势,可在疫情期间充分发挥其作用,弥补一些由于各方面客观原因造成患者延误治疗、体质差易感等损失。
2.针对术后、放化疗(中)后的体弱患者,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患者经过术后,多出血较多,元气大伤,大多处于气血两伤,正虚邪恋状态。多见面色晄白或萎黄,乏力,自汗,少气懒言,食欲差,或刀口生长缓慢,易感染等。此时中医治疗应以补气养血,扶正为主,兼清余邪,以尽快帮助患者术后恢复,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以对抗新冠病毒,预防肿瘤复发转移。
对于放、化疗治疗中(后),因疫情导致后续治疗延后的患者,一方面要应用中医药调理扶正,以更好地应对疫情过后的西医治疗,另一方面,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中医药抗肿瘤的力度,提高疗效。
3.针对初诊尚未西医治疗的患者,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
如果此时患者正气尚足,中医治疗应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增加中医药抗肿瘤的力度,亦可考虑中成药口服,以期减少患者不能及时西医治疗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4.针对稳定期的患者:
患者经过系统抗肿瘤治疗以后,肿瘤处于稳定状态,除了定期复查外,仍需使用中医药进行体质调节、提升免疫力、预防肿瘤复发及转移。中药治疗应以患者具体情况为基础,采用兼顾扶正及祛邪相结合的诊疗策略。
5.疫情期间的中医药组方策略调整:
肿瘤患者的中医治疗策略整体原则不变,但结合疫情特点,根据第七版《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通知》,新冠肺炎发病多为寒湿表现[1]。因此,组方时,因人、因地制宜,对于体质偏寒或(和)偏湿的患者,应注意基础体质的调理,建议家庭常备中成药如小柴胡颗粒、小青龙颗粒,藿香正气胶囊等。
6.注重中西医结合:
肿瘤患者疫情期间使用中药,与西医治疗不冲突,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取得最大疗效,尽可能减少毒副作用。中医药治疗方案,随着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及西医治疗阶段,进行相应调整。
另外,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穴位贴敷、艾灸、针灸、八段锦、太极拳、呼吸导引操、气功康复、运动锻炼、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
五、肿瘤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解除隔离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项下新型冠状病毒解除隔离和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武汉市新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
(一)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1.体温恢复正常 3 天以上;
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3.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4.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1 天);
满足以上条件者,可解除隔离出院,继续回家隔离 14 天。
(二)出院后注意事项
1.定点医院要做好与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机构间的联系,共享病历资料,及时将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辖区或居住地居委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患者出院后,因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它病原体风险,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完成医院治疗后,应到指定场所统一实施为期 14 天免费的康复隔离和医学观察。
3.建议在出院后第 2 周、第 4 周到医院随访、复诊。
在目前的形势下,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调整诊治策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将疫情对诊治的影响降至最低,实现最佳治疗疗效。中西医结合,医患携手,最终将取得战胜疫情和肿瘤诊治的共同胜利。
文章来源: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防治及康复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