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导航: 首页

疫情防控不松懈,临床研究不停步
——肿瘤自体细胞免疫治疗再创佳绩

发表日期:2020-06-02 来源:肿瘤内科 本页责编:左彦
人阅读

1.jpg

6月的北京已进入初夏模式,日渐炎热的天气提示一年的时光又将过半。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肿瘤内科的临床工作及转化研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任军教授带领团队在疫情“持久战”中,以远程会诊与提前预约等方式,切实解决肿瘤患者治疗所需,积极恢复肿瘤内科的临床工作,同时在肿瘤细胞免疫的研究中继续勇往直前,不断探索,收获着一个又一个丰收的果实。

1.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显著改善癌痛(2020年1月发表于PAIN杂志)

除了实体瘤治疗效果外,DC-CIK细胞还可通过免疫细胞对机体的多方面功能进行调控。既往动物实验证实T细胞可释放内源性阿片多肽,与外周阿片受体结合,发挥一定止痛效果。任军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表了临床研究结果,发现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同时发挥T细胞抗肿瘤和促进释放内源性阿片肽降低癌痛的双重临床作用。DC-CIK细胞治疗减少了肿瘤患者的阿片药物用量,显著缓解癌痛,同时发挥T细胞抗肿瘤作用,显著改善了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为中重度癌痛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2. 总结了并发表了DC-CIK细胞治疗在各种实体瘤中临床疗效(2020年2月发表于Expert Opinionon Biological Therapy杂志)

基于任军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杂志主编特邀任军教授撰写专家述评,系统总结及分析了国际上关于DC-CIK临床研究结果,指明DC-CIK细胞治疗有待解决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该文证实了自体DC-CIK(CD8+T细胞)细胞免疫治疗乳腺癌肺癌消化道肿瘤肝癌脑胶质瘤肾癌等实体瘤中凸显出的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且DC-CIK(CD8+T细胞)联合化疗或电磁波热疗将进一步提高临床有效性,显著延长生存期。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外周血流式细胞亚群及循环肿瘤DNA(ctDNA)在治疗中的动态变化,可预测治疗疗效,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 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为有效控制难治性顽固恶性胸腹水的新方法(2020年5月已被American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杂志接收)

恶性胸腹水的控制与治疗一直是临床棘手难题之一。通过胸腔和腹腔灌注DC-CIK(CD8+T 细胞)细胞免疫治疗,可有效减少顽固性恶性胸水或者恶性腹水的生成,同时DC-CIK(CD8+T 细胞)胸腔或者腹腔灌注治疗还可改善患者免疫状态,降低肿瘤负荷,提升生活质量,为顽固性/难治性恶性胸腹水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4. 提高细胞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新思考——肠道菌群与肿瘤免疫(2020年5月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受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邀请,任军教授为肿瘤免疫治疗特刊组稿,并撰文阐述了细胞免疫治疗疗效可受肠道菌群的影响。由于肠道菌群对机体正常免疫状态的建立与维持至关重要,反之,肠道菌群的紊乱亦可对肠道局部及全身免疫系统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可影响肿瘤免疫治疗。基于既往多个研究已证实肠道菌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疗效产生一定影响,任军教授团队也率先提出肠道菌群可能影响DC-CIK细胞免疫治疗疗效,目前多个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综上所述,自体细胞免疫治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肿瘤治疗手段。

中国肿瘤患者的疾病分期与肿瘤类型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肿瘤发病前十位的肿瘤类型主要为实体瘤,且首次发现时以中晚期分期多见。这些差异导致多种针对早期肿瘤疗效好的免疫治疗手段,在我国难以获得同样临床收益。

任军教授团队从临床20年实践一线中证实维持体内一定数量的T细胞是肿瘤治疗的根基(通过对2014-2018年间1099例患者,2054例次DC-CIK(CD8+T 细胞)治疗周期进行安全性评估后发现,单独DC-CIK(CD8+T 细胞)治疗可有效降低化疗相关副作用,表明自体DC-CIK(CD8+T 细胞)抗肿瘤治疗是安全的。自体T细胞免疫治疗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适合中国国情的肿瘤治疗手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