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 世纪坛医院全员上阵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6月12日以来,北京市连续报告确诊病例和核酸检测阳性病例,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国家和北京市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新的指示和部署,北京世纪坛医院迅速响应,积极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按照“三级响应、二级行动、一线战备”的防控策略,全面采取措施提高防控等级。
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北京世纪坛医院门诊严格执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就诊制度,患者须凭预约凭证、配合入口处体温监测、电子健康码查验并填写个人相关信息后才可进入门诊楼。由于前期复工复产预约患者较多,这些措施无疑给门诊带来很大压力,如何既能保证患者按预约就诊,又能有效分流患者,不造成人员聚集,守好医院的大门,这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世纪坛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布署下,医院进入战时状态,保卫处第一时间调整了医院的出入口,只留一个入口进入院门,架设电子测温系统筛查体温,以保证人员快速通过,保留两个出口以分散车流和人流,及时封闭了其他出入口。迅速成立了一支“一级防控工作组”的“守门人”队伍,由门诊部统筹,劳动服务中心、保卫处、总务处、医务处、护理部、患者管理服务中心协助,职能部门全员统一听从调配,轮流一线值班,负责人流疏导和解释沟通工作,帮助大家有序就医。大家在尽心尽力做好“守门”工作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为患者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
关口前移 分流人群
本次疫情发生以来,为落实北京市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指示,医院及时设立了核酸检测独立门诊,为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核酸检测门诊和取样处都设在室外,有核酸检测需求的人员不用进入门诊大厅,一站式完成开单、收费、打印条码,再前往核酸采样处采样,与其他就诊的门诊患者分流。炎炎夏日,为了尽可能减少患者顶着日晒排队,总务处加班加点连夜搭起十余个帐篷,为患者遮荫解凉。
所有进入医院的人员经过体温筛查后,经引导至验码填表处,验证无误、做完流行病学史调查方可排队就诊,所有排队入口处均有一米线标识,大家保持距离边排队边准备预约凭证,让过关通行井然有序。一米线标识尽可能延长,排队区域设有各种温馨提示,方便患者了解流程,解除心中顾虑。
此次疫情发生时,正值医院发热门诊搬迁改建,为了不影响发热患者就医,发热门诊利用下午和夜间空隙时段搬家,尽量做到不影响接诊,腾出中医病房为留观病房,医务处制定应急预案,遇到疑似病人,专人护送转运并隔离。
应急预案 有备无患
所有入院人员进院门进行第一次体温筛查,进入门诊大厅及各分诊台还要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体温检测,如发现体温≥37.3℃,由专人转送到发热门诊就诊。就诊时医生再次询问流行病学史:是否有14天内去过新发地批发市场、京深海鲜市场、海淀区玉泉东市场、西城区广外天陶红莲菜市场、北大国际医院,或密切接触去过以上地点人员?是否有14天内境外来(返)京、外地旅行史,是否有新冠肺炎确诊/疑似病例接触史?如有流行病学史,即使患者无症状,也要由专人送至应急(隔离)诊室开具核酸检测申请单、采样,建议患者居家隔离。如有新冠肺炎症状的患者(未发热),医生在应急(隔离)诊室开具“1+3检测”,通知分诊护士,请检验科派人到应急(隔离)诊室抽血检查血常规、核酸抗体。安排专人转送患者到核酸采样处采样,到发热门诊CT室检查,检查完毕,将患者送至中医内科病房等待检查检验结果。应急(隔离)诊室进行终末消毒,医生按院感防护要求,更换防护用品,再回原诊室出诊。
督导巡察 优化流程
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每日召开例会,反馈问题,协商措施。院领导班子成员每日不定时多次巡视门诊和病区,发现问题现场办公,立行立改,督导办和感控处组织的督导小组每天反复巡察,紧盯细节,提醒相关部门查找漏洞,优化流程,如6月23日,因为信息登记需要纸质留存,填表、验码、盖章减缓了进程,出现人手不够的现象,督导小组立刻调集职能部门人员支援,并敦促劳动服务中心改进流程,重新印制二联表格,患者持盖章的第二联在院区可通行一天,避免患者重复验码填表。值班人员每日收集患者问的较多的问题,及时制作海报提示,想尽一切办法喷涂、安装醒目标识提醒,指引患者有序就医。
由于核酸检测量急剧增加,检测时效需要提高,检验科安排人员加班加点,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24小时不停工,确保12小时内出检测结果。
信息中心昼夜研发,将核酸检测结果上传至世纪云APP和京医通公众号,方便被检测人员及时查询,物资设备中心紧急安装一个自助打印机具在室外,满足自助打印报告者的需求。
周到服务 患者至上
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线设在了门诊外广场,相当于将咨询台搬到了室外,职能部门值班人员帮助疏导患者,解答患者的疑问,每个帐篷下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指导患者信息登记,并解答患者的相关问题,如“我想查核酸,上午查,下午能出结果吗?”“我的亲戚在住院,我能去送饭吗?”“我是外地的,能住上院吗?”疫情期间病区实行封闭管理,探视有特殊要求,需要耐心解释,有的老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工作人员还得帮助他们解决,有的患者手机信号不好,还得安抚他们的情绪,在就诊高峰时段,工作人员不停地耐心解答着患者的问题,指导着他们就医,尽己所能帮助患者排忧解难。往往一个班下来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在室外强光下看手机多了,眼睛还会流泪,但大家都没有怨言,都在努力克服困难,坚持奋战在一线。
门诊部张琳主任每天都坚守在一线,累得浑身酸痛,连转头都十分困难,也没有休息一天,她说:“每天都有突发的情况,我不在一线不放心,人的确是非常累,但关键时期,不能出事儿,这是我的职责。”
总务处的毕洪波处长几乎住在了医院,为了不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安装帐篷、张贴标识、喷涂一米线,都必须在夜间进行,他带领着总务团队常常是白加黑,黑加白连轴转,刚装好的帐篷被暴风雨吹翻了,他第一时间组织人及时修复,所有区域的消杀工作也都是随叫随到,他的口号是:使命必达、五星服务。
劳动服务中心的徐友处长,天刚亮就守在医院大门入口,盯着人流的变化,琢磨着如何优化流程,避免排长队现象,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疫情防控无小事,必须要细之又细,精准再精准。目前北京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医院实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就是为了切实保障患者和所有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徐建立院长和李天佐书记在不同的场合一直强调要慎终如始,紧绷防控那根弦儿,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不麻痹、不松懈、不侥幸,要把防控工作做到密不透风,万无一失。守住医院的大门,只是院感防控工作的第一步,在非常时期,北京世纪坛人将以严谨务实的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精益求精的追求,把各项防控工作深入到各项常规医疗工作中,将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常态化、精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