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

学科百科

小暑养生勿贪凉

来源:中医科 作者:杜霄壤 本页责编:左彦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节气。小暑是夏季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正式开始。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天气逐渐炎热,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说文解字》中,把“暑”分为上“日”下“者”来示意。“者”不仅指人,还包括世间万物。因此“暑”即有太阳下的万事万物之意。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讲的是:小暑来临,此时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吹来的风都夹带着热浪;再五日,由于天气太热,蟋蟀离开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后五日,杀气未肃,雏鹰离开温热地面,在高空学习飞翔、搏杀。

小暑到来,天气闷热又潮湿,如何合理养生,调节自身的状态,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起居作息方面:夏季高热,人们在午间不宜出门,有条件的人群可以午休20分钟左右,更能保持充沛的精神状态。同时,夏季炎热,不可过贪寒凉,久居空调之室。《黄帝内经》中说“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贼风邪气因得以入乎?”这是说,高温熏蒸,人们汗孔开张,更容易受到寒气的侵犯。

2、日常运动方面:小暑阳气升发快,适度运动利于疏通筋骨,强身健体。不妨选择一些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外出时配备遮阳物品和充足的水,亦可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液等防暑降温的药品应急。运动休息后及时补水,喝水以 “少少与饮之”为宜,即少量频饮的方式能更好地补充身体所需。

3、精神调摄方面:《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夏季养生注重静以养神,调和喜怒。人们可以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转移不良的情绪,以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情。

4、饮食方面:小暑“食新”。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据说“吃新”乃“吃辛”,在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

5、生活调护:小暑期间天热难耐,用空调一定要常开窗通风,否则长期在密闭空调房中,会有头晕、恶心等”空调病”症状。老人、小孩尤其应注意避免风扇空调直吹,温度设定在26℃以上为宜。“热在三伏”,7月16日是入伏的日子,也是寒性体质调养的大好时机,可以到中医院去做三伏贴、三伏灸。此时人体处于阳气旺盛、气血通畅、皮肤腠理松弛的状态,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