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纪坛医院成功完成首例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
8月10日,我院心血管内科中心顺利完成医院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
手术患者为男性,高龄80岁,因乙状结肠肿瘤收治入院,合并重症肌无力、冠心病、房颤、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病史,在外科行结肠癌切除手术,术中心率过慢接受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心率呈起搏器依赖,临时起搏器不能拔除。经心内科李广平主任和林涛主任会诊后反复研究,由于起搏依赖必须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考虑到患者体质差,感染风险很高,经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决定选择国内外最先进的美敦力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技术进行治疗。
李广平主任带领手术过程照片
在李广平主任带领下,手术由心内科林涛主任和刘滕飞医师成功完成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术中通过股静脉穿刺路径将胶囊起搏器通过导管顺利植入到右心室面室间隔中部。与传统起搏器相比,该起搏器无需置入心内膜导线,也无需在胸前皮下制作囊袋放置起搏器,减少了创伤与感染风险。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起搏器工作正常。
术中起搏器在心腔内释放及最后起搏器植入影像
手术于8月10日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导管室中进行,手术全程顺利仅40分钟,且手术只有约2厘米的皮下切口。“不管是时间长短还是伤口大小,这都是一项壮举”,这是我院心血管病中心同仁齐心协力的结果。
这是世纪坛医院成功实施的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标志着世纪坛医院在起搏技术领域跟随国内外最新进展,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在更好满足广大患者临床需求方面迈向更高水平。
术后李广平教授手术团队合影
李广平教授和林涛主任介绍,无导线起搏器是目前国际上在起搏领域最先进的技术进展之一,它的出现为合并感染的患者、多脏器衰竭以及基础条件差等传统起搏器的禁忌症患者带来曙光。Micra起搏器无需植入心内膜导线,也无需在胸前皮下制作囊袋放置起搏器。减少了创伤与感染风险。其具有的无伤疤、无切口等特点,使患者在植入后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极大的改善了患者在围术期的体验。相较于传统起搏器,Micra无导线起搏器体积减小了93%,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重量仅约2g。拥有超强的电池续航能力寿命超过12年,同时兼容1.5T(特斯拉)/3.0T核磁共振扫描的创新功能,可以为心脏提供持续稳定的动能。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也相对传统手术方式更加良好。微创手术方式也避免了传统心脏起搏器手术植入给患者带来的皮下囊袋痕迹和手术创口伤疤。
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示意图
北京世纪坛医院起搏与电生理团队在心脏起搏、心力衰竭同步化治疗、房颤/房扑消融、室早和室速消融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消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展了心腔内超声、高密度标测和无射线导管消融绿色电生理等技术,在心律失常的临床诊疗和危重症抢救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此次完成世纪坛医院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标志着我们在起搏技术领域进入新的阶段。希望这项创新技术和疗法可以推广和普及,让更多适宜患者得到获益。
(荐稿:徐东妮)
上一篇: 护理 生命的呵护
下一篇: 一封来自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