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纪坛淋巴瘤专题论坛第七次会议 暨亿迎新生How I Treat巡讲会成功举办
2018年4月12日,“北京世纪坛淋巴瘤专题论坛第七次会议暨亿迎新生How I Treat巡讲会”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8455线路检测中心、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办,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协办。会议传递了淋巴瘤靶向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
12日下午15时许,8455线路检测中心血液淋巴肿瘤中心和淋巴肿瘤科主任张伟京教授致开场辞,张教授欢迎参会的各医院相关领域专家,并介绍了会议主旨,本次会议聚焦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致力办出特色,为大家带来新思路。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在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大剂量甲氨蝶呤为主的联合化疗、放疗可改善生存,但进展后目前缺乏有效药物控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谢彦教授介绍了本中心应用刚刚上市的全球首创BTK抑制剂伊布替尼,进行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案例,拓展了这一领域的治疗思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杨晟教授则延伸这一思路,将疾病与药物关联机制,肿瘤信号通路与靶向作用原理,BTK抑制剂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娓娓道来,提示临床医生有效管理使药物效用最大化。
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肿瘤科仲凯励教授介绍了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和BTK靶向药物应用经验。套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B细胞血液肿瘤,80%以上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诊断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同时复发治疗缺乏标准治疗方式,长期预后普遍较差。而rrMCL应用伊布替尼治疗后,起效迅速,有效率高,与化疗方案相比,对于巨大肿块患者,效果尤为显著,同时口服的给药方式,发生不良事件较少,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临床治疗离不开病理等相关科室的支持,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石峰教授从两个套淋病例展开,跳出病理传统思维,从临床角度,提出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交叉问题,将疾病个体化治疗的概念延伸。
会议结束时,张伟京主任对淋巴瘤靶向治疗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细胞靶点及相关药物的开发正在高速发展,创新型作用机制能给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治疗带来突破,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参考。
本次论坛促进了规范化治疗和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相关淋巴瘤疗效和学术水平。伴随着淋巴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靶向药物将给淋巴瘤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上一篇: 警惕可能遗传的大肠癌!
下一篇: 风湿免疫科举办“全民关注痛风日”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