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新闻
化危为机 力拓新局 ——2020年病理科学科年鉴概览
2020学科年度,注定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于国而言,我们从不期而至骤然降临的国难战役中,从与波涛汹涌的反华排华浊浪暗流的斗争中,再一次经历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于家而言,我们从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生死剧中,更深刻体会到人生港湾所特有的温馨、脆弱和坚强;于集体而言,我们从众志成城、团结抗疫、复工复产、稳定大局中,我们再一次感受到“集体主义”的伟大号召力和强烈融化力;于个人而言,我们从“无助无奈无为”到“互助互鉴有为”的转变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作为时代一粒微尘的渺小与伟大。
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我们病理科跌跌撞撞、颤颤巍巍地走过了波谲云诡、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年。汇聚这些点点滴滴、梳理这些大事小事,令人不胜唏嘘,更令人倍感欣慰。
第一、众志成城抗疫情、团结互助保平安,是病理科2020学科年度的第一主题。面对突发而至的新冠疫情、鼠疫恐慌,病理科在医院的统一部署下,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创造性发挥专科技术优势,以全科迅速动员,全员专业水平,迅速打响了抗击疫情、保障健康的总体战、阻击战,以最小的代价、最低的成本完胜疫情。充分发挥基层党小组的模范带头作用,筑牢疫情防控的群众基础,是本科室总结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干部的带领下,全体员工统一集体劳动,全科室各区域无死角深度专业清洁消毒,是一项非常值得继承、发扬和推广的实操做法。
第二、复工复产复学、保障医疗运行,是病理科2020学科年度的艰巨任务。在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我科立即启动了“一手牢抓疫情防控,一手紧抓安全生产”的双轨道运行模式。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杜绝了病理标本的感染污染风险,外检标本量从六月份开始明显回升,目前已经达到去年同期水平;免疫组化、分子病理方面的新业务也有序开展。从疫情结束后的短短时间,下半年收入基本与往年持平。本年度病理科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障病理诊断质量和报告时效,受到了临床医师和患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小标本病理诊断及时率达到97.54%,大标本病理诊断及时率达到97.98%,均超过行业要求的90%基本线和95%的优秀线。尤其值得欣慰的是,病理科承担了水利医院的所有手术标本的病理诊断工作,业务流程顺畅,病理诊断准确及时,得到水利医院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大大增加了病理科的行业服务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
表1 2016年度-2020年度病理科工作量比较
表2 2020年度大标本及小标本报告时间统计
第三、挖掘学科内涵、提升学科质量,是病理科2020学科年度的最大亮点。学科建设永远在路上,质量提升总是进行时,深耕细作润物无声,常抓不懈徐徐建功。本年度的学科内涵提升工程亮点包括,4位病理医师完成了系统化科研培训,1名病理技师的临床科研取得标志性成果,2名规培医师、1名技师、2名实习医师招入北京市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体医师完成了首轮临床病理教学师资能力建设项目,全年完成6次病理诊断质量监测,我科成功举办了首届临床病理科规范化培训教学高峰论坛,全新的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投入使用。
表3 2020年临床病理专业基地疑难病例讨论
第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规范整理病理档案室,为未来十五年做好备份,是病理科2020学科年度最大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工程。新增病理科地下室病理资料用房及病理科库房共计6间(面积约176平方米)。高颖老师、赵洪禹,技术室医师付出巨大辛劳,库房搬迁。
第五、全员深度参与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暨第十届中国病理年会,积极展示最新病理学术研究成果,是病理科2020学科年度标志性学术成绩。我科全力支持大会召开,派石峰及张爽全程参与大会的现场工作。本次大会我科投稿15篇,其中2篇选中壁报,1篇被评为优秀壁报(杜雪梅)。
第六、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从文化中获得滋养,是病理科2020学科年度发展的最温暖底蕴。病理科是我院历史最悠久、建制最完整、整体素质最高、技术水平最稳定的学科之一,每一个业务、每一项技术、每一点突破,都凝聚着三代病理学人的心血、知识、经验和智慧,这些都是学科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历久弥新”的精神营养。请严庆汉教授回归病理科,是提醒我们不忘艰苦创业、不忘深耕业务、不忘拓新发展;请李保玉教授回归病理科,是提醒我们不忘与时俱进,不忘病理科研、不忘学科发展;请昌红教授回归病理科,是带领我们继续践行扎根一线抓过程,立足临床重效果,交流互鉴拓新局,在具体业务中彰显初心,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学识。以严庆汉教授、李宝玉教授、昌红教授为代表的一代代病理学人,是历史的化身,是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学科发展的动力之源。
年终盘点,五味杂陈,化危为机,艰难拓新。通过梳理本学科年度的点点滴滴、大大小小、曲曲折折,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我们的颤颤巍巍前进的足迹,也更加深刻理解了学科赋予我们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让我们共同致敬我们共同付出的岁月,更深认识、更加尊重临床病理学,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以更加饱满的自信,以更加丰富的学识,以更加精湛的技术,投身于拓展病理科发展新局的光辉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