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
2021年8月7日14点54分,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讲:“秋,揫(ji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管子》言:“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立秋是秋季之始,万物化实成形,庄稼成熟收获的季节。
在此时节,北方炎热的天气开始反转,立秋前后由闷热到干爽的转变无比舒适,而南方炎热的气息还要再持续一段时间。
秋季是由热转凉,又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随着阳气变化,从夏长转为秋收的状态。到了秋天,锻炼、劳动都不宜过劳大耗,情绪也要以安宁清静为主。
立秋物候
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立秋养生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经历春生、夏长,自然之气向外扩散,到了秋天万物成熟,阳气开始回收,则转向平定内敛,此时天气劲肃,地气清明,为适应时令,达到平衡的状态,应早睡早起,使情志安定平静。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外越,使肺气保持清肃。
如果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就会导致冬天的闭藏之力不足,影响身体健康。
秋季易发腹泻,要注重饮食保养,还要预防秋咳,莫受风寒,尤其是肺肾不足的患者,一咳就是一整个秋天,非常痛苦。秋天适宜炖煮银耳百合莲子羹,养肺润肺。
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作为对健康的评判,体重减轻叫“苦夏”。瘦了就需要“补”,就会吃炖肉、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炖鱼等肉食油荤,这种补的办法就被大家称为“贴秋膘”。现今营养普遍充足,可以进补,但不要太过,谨防肥甘厚味伤脾胃。
立秋饮食
秋季饮食应遵循补肺润燥养阴增酸的原则,中医五行学说中秋季属肺,立秋以后是养肺补肺的好时节。
补肺首选杏仁,《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杏仁对于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非常好的缓解作用。用甜杏仁、百合、莲子、山药等食材煲汤熬粥都是特别好的办法。
润燥首选食物——莲藕,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天天气干易烦躁,不能静心,莲藕可以开胃清热、润燥止咳,且性不寒,尤其适合女性吃。
养阴食物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蜂蜜,蜂蜜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还能养脾,所以蜂蜜叫百花之精。
增酸方面,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的作用。可以适当吃点酸的应季水果,如葡萄,益气补血,健脾利尿。立秋时吃还能帮助机体排毒,解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