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路径导航: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新闻中心

战疫情堵漏洞 后勤人在行动

发表日期:2021-08-13 来源:宣传中心 作者:左彦,范晓 本页责编:左彦

图片8.jpg

早上不到7点,夏日的阳光洒向地面已经开始散发着暑热,北京世纪坛医院北门的马路上已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医院保卫处副处长史国伟来回在北门外人行入口和车行入口巡视,确保早高峰时段在严格落实“不漏一车,不漏一人”的防疫要求下,提高通行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车辆滞留、人员聚集,守好医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门。

医院大门值守的安保人员从医院外就开始引导前来看病的人们按照一米线有序排队。在车辆入口,值守的工作人员要确保车上的每一个人都扫码、测温,提醒车内人员佩戴好口罩。提醒大家提前扫码,只是测核酸不看病的人从北三门进入,避免交叉感染。

未标题-4.jpg

随着本轮疫情的发展,来医院做核酸检测的人越来越多,虽然医院将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都补充到一线疏导人群,核酸检测的队伍仍然越排越长,正值湿热的三伏天,在太阳下站十分钟都酷热难耐,我们的值班人员还穿着厚厚的隔离衣,戴着手套、面屏、护目镜,排队等候的人群也容易出现焦躁情绪,医院领导班子果断提出搭建遮阳篷。接到任务的总务处处长毕红波闻令而动,为了不影响白天的诊疗秩序,在下班后亲自带领总务人员钻孔、焊接、支伞……挑灯夜战一直干到凌晨2点。清晨,一条由12顶蓝色遮阳篷排列而成的30多米长廊,整齐地伫立住院部门前广场上,为核酸检测等候的人群和预检分诊工作人员避暑遮阳。

图片11.jpg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样24小时待命,披星戴月、通宵达旦的工作,总务处早已习以为常。这轮疫情,德尔塔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播能力强,与病毒赛跑是战胜疫情的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交叉感染,总务处近50人又是鏖战一宿,拆除三连座椅中间座位近700个,院内院外喷涂“一米线”近1000条,将住院叫号机移至门外,重新设立专区门诊,医院党委书记李天佐同志、党委副书记陈静同志彻夜未归,亲自到现场查看指导。

图片12.jpg

南京禄口机场的“失守”,对保洁、物业人员的管理再次敲响了警钟。作为遍布医院各角落的后勤人员,总务处加大培训管理力度,除了每周考核外,每三天测一次核酸,每天上岗前要进行集中训话,把稳思想之舵,明确责任之重。

“测温仪出问题了?好,马上派工程师去检修”、“隔离衣不够用了?立刻准备好给您送去”……每天医工处处长王慧宇的电话都响个不停,保障一线的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合理调配补充防护服、隔离衣、N95口罩等防疫物资,他宛如一个高效运转的“超强大脑”,把复杂细致的防疫需求落实得井井有条。

图片13.jpg

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防疫物资和设备无疑是白衣战士们的铠甲和武器,不能拖任何后腿。疫情期间,医工处每日(含周末)对全院的手持及红外测温仪进行巡检校对,安排专属的驻场工程师对呼吸机、除颤仪、CT机、核酸检测设备进行巡检和8455线路检测中心,排查隐患。医工处工程师24小时值班待命,为核酸检测门诊、发热门诊、疫苗接种队、预检分诊处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力保障防疫一线需求。

疫情防控无异于医院管理运行上的一次“拉练式”大考。哪里有薄弱环节,谁麻痹懈怠,病毒就有可能在哪里打开缺口。宁可防其大,不可疏其小,紧盯细节严堵漏洞,压实责任扎紧篱笆,做好点对点防疫,才能慎终如始,织密织严疫情防控网,才能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筛出来、阻挡住、消灭掉,切实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