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西藏 载誉而归
2020年7月31日,我作为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专家,跟随北京市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到达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参加援藏集训后,我与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同仁医院重症医学科王超主任,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工作交接,熟悉当地重症医学科的具体工作。2020年8月13日,我正式进入拉萨市人民医院,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援藏医疗工作。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理论学习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深知援藏工作的重要性。来到拉萨后,通过援藏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治边稳藏、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利用电视媒体等形式,我认真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
作为援藏指挥部第九临时党支部的一员,工作中我坚决贯彻执行援藏指挥部各项指示规定,时刻坚持政治思想学习,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下乡义诊活动,结对子扶贫送温暖活动。
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
援藏期间,我担任拉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积极协调转诊、抢救危重患者工作。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进藏工作后,我全身心投入当地危重病人救治工作,全天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多次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科室收治患者240余人。
援藏期间,积极与其他援藏专家、当地专家合作,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了重症胰腺炎、重型颅脑损伤、高原性脑水肿、车祸后多发骨折、脓毒性休克、HELLP综合症、重度子痫等危重症患者,重症医学科收到患者家属赠送锦旗7面。
援藏期间,利用科室现有资源,我组织科室陆续开展了经鼻高流量氧疗、床旁重症超声、枸橼酸钠局部抗凝下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技术,为危重患者的监测、抢救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提高了当地医院重症医学科器官功能支持能力。
针对西藏地区当地群众普遍存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特点,以及入住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多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卧床限制活动等情况(这些情况均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科室制定了床旁四肢血管超声的筛查工作制度,大大提升了深静脉血栓检出率,帮助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干预治疗,降低了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风险。
狠抓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我向当地医师详细讲解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治疗监测技术,并在教学查房过程中,让大家不断巩固加强,真正将重症医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论传授给大家。
遇到临床有危重病例,建立checklist查房机制,将复杂的化验检查进行整理归纳,组织当地医生分析引导,共同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引导医师观察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当地医师对危重患者的识别救治能力、临床诊疗能力、危重病人抢救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
当地医院的科研工作开展较为迟缓。因此,我在完成临床工作同时,积极指导科室年轻医师申请院内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三项,指导一名医师完成一篇论著撰写。同时,我本人也积极申报了组团式援藏课题一项。援藏期间我还完成了综述、论著各一篇的修改工作,文章顺利发表。
清正廉洁,正气行医
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为树立北京援藏干部人才的良好形象,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清正廉洁,正气行医。严格遵守援藏干部人才行为规范,坚持首善标准,时刻提醒自己兢兢业业行医,清清白白做人,决不收受患者任何形式的红包、礼物等。
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结束了,一年来,与拉萨市人民医院同事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都是我美好的回忆,与大家共同奋斗的日子都是我难忘的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西藏地区人民的善良、淳朴,被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所感动。相信在北京市组团医疗援藏模式的大力推动下,在一批又一批医疗经验丰富的援藏医疗队员的帮扶下,拉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会越办越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