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路径导航: 首页 >>健康科普 >>肿瘤知识

健康科普

一位医务人员的十年抗癌路

来源:腹膜肿瘤外科 作者:于洋 本页责编:左彦

黎先生就职于我国南方一家大型综合医院,正当壮年,作为该院重要职能部门的一把手,他胸怀抱负,意气风发,终日像一台永动机一样忙碌,直到十年前被确诊为癌,他才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已经悄然从医务工作者变成了癌症患者。说起10年抗癌路,黎先生感慨万千。

2011年,在单位每年的例行体检中,有一项指标是肿瘤标志物,这一年黎先生的报告中提示癌胚抗原轻度升高,他遵照建议完善了相关检查,然而并没有发现肿瘤的证据。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他明白肿瘤标志物检查的特异性达不到100%,有时炎、胰腺炎肝硬化甚至是吸烟,也可能引起癌胚抗原的轻度升高,所以,既然找不到证据,他就没有特别重视这件事儿。如今来看,当时升高的癌胚抗原就是黎先生体内肿瘤早期的反应,如同草原上的星星之火,导致了后来灾难性的肿瘤扩散。

对于黎先生来说,2015年是噩梦般的回忆。癌胚抗原持续升高,还间断出现腹痛症状,腹部CT检查发现了右下腹肿大的淋巴结,肠镜更是看到了回盲部和阑尾处的肿瘤,“靴子终于落地了!”黎先生于当年3月底接受手术治疗,切除了阑尾、一半结肠和部分小肠,术后病理确诊为阑尾及盲肠低分化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肠周淋巴结全部转移,腹膜可见种植转移,这是典型的腹膜癌!术后紧接着进行了7周期全身化疗和5周期靶向治疗。但是噩梦并没有就此结束,术后癌胚抗原始终高于正常范围,很快腹部CT也证实肿瘤复发了,腹膜广泛转移!

腹膜癌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国内致力于研究这一难题的肿瘤学者并不多,黎先生作为医务人员,能够比普通人更容易寻求到这一领域的顶尖专家。国际上有一个专业学术机构,名为腹膜表面肿瘤协作组国际联盟(PSOGI),由全世界腹膜癌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美国华盛顿癌症研究所的Sugarbaker教授就是这一组织的发起者和领军人物。

为求一线生机,黎先生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华盛顿,接受了Sugarbaker教授团队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腹腔热灌注化疗。回国后,继续接受了全身化疗靶向治疗

2015年3月12日,也就是黎先生接受手术前几天,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发布了由李雁教授牵头的《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表面肿瘤的专家共识》,这是我国腹膜肿瘤学发展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同年4月,李雁教授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创建我国首个专业诊治腹膜癌腹膜肿瘤外科,我国腹膜肿瘤学事业发展呈现出了燎原之势,关注和投身这一领域的专家越来越多,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等专业机构也相继成立了腹膜肿瘤专业委员会和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

01.jpg

黎先生美国术后,重回工作岗位,5年时间由于心理上的恐惧,他始终不敢复查癌胚抗原,2020年2月,黎先生自己摸到了腹壁上的一个小肿块,在本院进行了PET-CT和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PET-CT提示腹壁的肿块不能除外转移,癌胚抗原也高出正常上限约20倍,本院的专家为黎先生制定了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方案。但是黎先生明白,他需要更加专业的意见和治疗。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世界陷入了恐慌,但中国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和强大的医疗救治能力,让国内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由于疫情防控,黎先生难以再次海外就医,他也深知近几年我国医疗事业的巨大发展,于是,专注于腹膜肿瘤领域的北京李雁教授团队进入了他的视线。在接受了一周期本院医生的治疗后,他请求李雁教授通过远程会诊查看了他的各项检查指标和影像资料,李教授非常告诉他肯定是有问题,但可以手术,于是,他即刻起程奔赴北京,完成了14天的隔离后终于在门诊见到了李雁教授。

02.jpg

五年前,俩人工作的地方仅仅相距300余公里,又同是医务工作者,却咫尺天涯,错失缘分,黎先生想到自己海外就医的不便和经济压力,感叹终于见到李雁教授,续上医患缘分。李雁教授为黎先生详细讲解了进一步的检查计划,并安排住院。

黎先生癌胚抗原明显升高,而影像学检查结果却看不到确切的转移病灶,李雁教授认为腹腔内一定存在肿瘤复发病灶,尚处于影像学难以发现的阶段,建议进行探查手术!而黎先生深知癌胚抗原在自己抗癌路上的警示作用,当即同意手术。

2020年4月7日,李雁教授早早来到手术室,他要第一时间印证自己的想法!果不其然,开腹后看到的情况远比CT片上看到的严重,不仅腹壁切口上有两个大的肿瘤结节,整个腹膜表面也有大量扁平的肿瘤病灶,大约15厘米的结肠已经瘤化到不能正常蠕动,直肠、膀胱表面和盆腔底部也有肿瘤,右侧腹股沟的肿瘤更是从腹腔内钻到了腹腔外!李雁教授团队历时14小时,清除了黎先生腹腔内的肿瘤病灶,并进行了腹腔热灌注化疗。经过术后专业的护理,黎先生两周后就出院了,他期盼着重回工作岗位,重回自己热爱的足球队,重新开始自己的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