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光环下的普通人
举世瞩目的2022北京冬奥会随着折柳送别的悠扬歌声,落下帷幕。冬奥短短16天的时间,赛事精彩纷呈,留下了许多精彩难忘的瞬间。冬奥保障前后一月余,在赛事背后,在运动员背后,还有更多的普通人,有滑雪医生、有大学生志愿者、有公交司机、有安保人员……大家都在默默的为这场“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也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身体力行参与其中。感受到了其中许多普通人的不易和努力。
2022北京冬奥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注定是一场特殊的奥运会。和以往不一样,这次奥运会对所有运动员、志愿者、媒体人员、交通人员实行了闭环管理,所有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传染病筛查。我们医院不仅承担着五棵松场馆的场地医疗保障工作,而且还承担着北京西部场馆、驻地的传染病筛查诊治工作。感染科作为专业科室在全院的支持下,派出了精兵强将,专门备战保障冬奥会。
我们接诊了许多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有一些人从事岗位和专业相关,如北京传媒大学的同学去当媒体助理,北外的学生做语言志愿者,首都体育大学的学生做运动员助理,但我们也看到了人大的学生做交通控制员,河北外国语学院的同学去做安检员。在问诊期间的只言片语,能让我感觉到无论何种职位,都没有因实际做的都是很小很琐碎的事情而懈怠。我们也接诊了许多公交车集团的公交司机和网约车司机,他们大多都是中年人,诊疗过程中体现着中年人特有的生活智慧。我们还接诊了一位京张高铁的乘务员,小姑娘年纪不大,刚刚工作就参与了冬奥工作。可以看出她在家也是一个团宠的宝宝,但步入社会,那种因生病而迫切盼望痊愈返岗的心情溢于言表。接诊过一名眩晕的志愿者,虽不是我们的感染疾病专业,但从接诊时的搀扶入病房,到离院时可以自行行走,医生的成就感满满。我们接诊了一名外籍转播商,2个月前有新冠病史,交谈过程中了解到美国的普通人是如何应对新冠疫情的,虽然各种媒体资讯发达,但始终不如亲历者的讲述。不管是患者本人,还是他们的医疗官,都非常尊重专业医生的意见,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自豪感。我们也会接诊一些医疗同行,看病的同时互相问候一下,也互通一下不同岗位的医疗人的有趣故事。
我们为冬奥服务的感染科13人,都是普通人,接诊的大多也是为冬奥服务的各类人群,我们没有滑雪医生的传奇故事,也不像场地医疗官能有幸近距离观看赛事和训练,我们甚至没有冰墩墩和身份注册卡。但我们知道,我们也是桥头堡和排头兵,身处冬奥抗疫一线,我们身后有强大的支持和后援,科室主任护士长一刻也不懈怠,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从工作到生活关怀备至;干保科和医务处24h值班,每一个病人从接诊到离院,与我们共同奋战;我们有强大的院内会诊群,冬奥期间,放射科、皮肤科、心内科、耳鼻喉等专业科室主任随时在线,解决病情的同时也让我获益匪浅。工会从生活到心理无微不至的关怀,贴心地为我们配备了合适的室内健身器材,隔离期间还为我们提供了线上心理支持,食堂也尽心尽力为我们做好后勤保障。每一个岗位都需要坚守和付出,无关名和利,我们都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也是向世界展现中国医务人员良好素质的窗口。冬奥保障期间,我们感染科接诊了百余患者,圆满完成了医院和奥组委交给的使命和责任,尽职履责,不辱使命,为2022冬奥会的顺利举行挥洒汗水、默默守护。青松迎客折柳送别,2022北京冬奥会完美落幕,这场冬奥“冰雪之约”的每个精彩瞬间,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我们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