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和医术筑成老年危重患者生命的防线
——老年医学科成功挽救三位重症鲐背老人
阳春四月,草长莺飞,鲜花盛开,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对于高龄老人,越过寒冬,季节的变化使老人更易出现慢性病复发及加重,老年医学科在这个季节往往是最忙碌的,老年监护室更是站在抢救危重老年患者的前沿。
94岁的窦大爷,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衰,糖尿病,慢性肾衰,曾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因突发腹痛急诊入院,经检查,确诊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肝功异常,肺炎,收入干部监护室。患者高龄,基础病多且重,急腹症需要迅速处理,值班医生立即上报医务处,组织多学科会诊,患者胆管不宽,无法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心肺功能差,不能配合消化科ERCP,手术成为挽救患者的唯一方法。但老人的身体条件极差,手术风险极高,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结直肠外科与麻醉科充分讨论后,于当晚急诊手术行胆管引流。术后带气管插管回到监护室,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积极的抗生素治疗,并与抑酸、抑制胰酶分泌、保肝等治疗,谨慎地调整患者容量,维持循环稳定。术后第二天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改用无创呼吸机及高流湿化吸氧,加强翻身拍背吸痰,避免肺部感染加重。经过医务人员不懈的努力,患者终于度过了高危的围手术期,炎症控制,肠功能恢复,逐渐恢复饮食,各项指标恢复至此次急症之前水平,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90岁的刘大爷,因膀胱癌于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既往高血压、冠心病、房颤、慢性心衰,糖尿病,术后合并肺炎,心衰加重,2型呼吸衰竭,高热,喘息明显,转入干部监护室。立即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加强抗炎,平喘、利尿等治疗,护士反复拍背吸痰,加强护理,终于好转转入普通病房。一周后因误吸感染再次加重,高热,2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转入干部监护室,转入时患者意识丧失,呼吸浅快,休克,血氧饱和度降至80%以下,双肺呼吸音低,立即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痰,纠正休克,积极抗炎,老人心肺功能极差,医生护士小心呵护,维持循环和各器官功能,患者体温降至基本正常,意识恢复,呼吸平稳,拔出气管插管,脱离有创通气。
94岁的张大爷,在家中摔伤后发热,痰多,当地医院诊断双肺肺炎,予抗炎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喘息明显,意识模糊,转至我院收入监护室。血气分析示2型呼吸衰竭,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拍背吸痰,吸出大量黄粘痰,经积极的抗生素及化痰平喘治疗,患者很快症状改善,咳痰减少,体温正常,肺部罗音减少,血气分析恢复正常出院。
在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三位鲐背之年的老人分别在劳动节之际病情稳定。古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们是所在家庭最受尊敬的长辈。他们的健康长寿是家中几代人的希望。但他们的生命已至暮年,多病共存,各个器官功能都在下降,所以高龄老人重症患者死亡风险更高,维系高龄危重患者的生命需要医护人员付出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老年监护室的医护人员长期以来用专业的态度,无私的大爱,精湛的医术,为老年危重患者筑起了守护生命的防线,让一个个高龄老人重获生命的希望。
(图片:常文静)
- 标签:
- 老年医学科
- 泌尿外科
- 干部综合科
- 麻醉科
- 老年医学
- 呼吸衰竭
- 呼吸
- 糖尿病
- 肺部感染
- 高血压
- 胆囊结石
- 胆总管结石
- 发热
- 肺炎
- 胰腺炎
- 胆囊
- 消化
- 冠心病
- 慢性病
- 结石
- 心衰
- 休克
- 房颤
- 肝
- 胆
- 急腹症
- 性病
- 膀胱癌
- 机械通气
- ERCP
上一篇: 【喜报】我院网站荣获 2021年度北京地区卫生健康系统网站信息公开奖
下一篇: 一颗枣核的小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