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路径导航: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关于推荐2022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 技术进步奖候选项目公示

发表日期:2022-06-21 来源:科技处 本页责编:左彦

我单位推荐下列项目申报2022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进步奖,特进行公示。公示期: 2022 年 6 月21  日至 2022年6  月28  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   科技处    反映。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高娜娜   63926339 


附: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常见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状况及其诊疗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候选单位(含排序):8455线路检测中心,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力耘柯创医学研究院,北京康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候选人(含排序)石汉平,李薇,许红霞,宋春花,翁敏,付振明,栾春娜,应希堂、贾平平,于恺英

项目简介:

长期以来,我国肿瘤患者营养不良问题一直未被重视,致使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本项目组潜心研究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多年,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如下:

创新点1.首次摸清中国常见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状况

(1)明确了中国常见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病率:项目组发起了中国常见肿瘤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SCOC)项目,通过调查6万余例患者发现,58%的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轻、中、重度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为80%;(2)阐明了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人口学特征:发现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治疗状况、地区、医疗保险、受教育水平、职业及民族等因素有关,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农民患者、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老年患者及进展期的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3)发现了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病理生理特征:发现系统性炎症反应是肿瘤恶液质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首次绘制肿瘤恶液质系统性炎症反应分布地图。 

创新点2. 创新肿瘤营养不良诊断关键新技术

(1)营养诊断量表的发明与改良:1)发明肿瘤患者营养认知-食欲-功能量表(Nutrition Belief- Appetite-Function, BAF);2)发明优于NRS-2002和MST的新营养筛查工具AIWW(年龄、摄入量、体重减轻、体力活动步行):3)发明并验证中国版肿瘤患者营养评估标准(CPG-SGA):首次通过大数据将国际PG-SCA问卷简化为适合中国人营养评估的问卷;4)发明量化版本“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sGLIM)”;(2)首次提出三级营养诊断、四维度分析技术:创立区别于良性疾病营养不良二级诊断的肿瘤营养不良三级诊断(营养筛查、营养评估、综合评价)、四维度分析(能耗、应激、炎症及代谢);(3)最佳炎症及胰岛素抵抗标志物的筛选与创新:首次发现替代IR的指标,低密度脂蛋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固醇(LHR)比值的预后价值优于其他IR指标;开发并验证了炎症和IR相关的新标志物CTI(0.412* Ln (CRP) + TyG),对肿瘤患者的生存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首次在中国人群中发现胰岛素抵抗指标TyG指数和TG/HDL-C比值可以独立的预测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创新点3.创新肿瘤营养不良的治疗技术

(1)更新观念,创立肿瘤营养疗法,首次提出营养是肿瘤一线治疗,也是肿瘤MDT的核心基础;(2)确立了肿瘤营养治疗原则:确切的抗癌治疗是根本,正确的营养教育是前提,有效的人工营养是基础,规范的代谢调节是核心,合理的炎症控制是关键;(3)创立营养不良五阶梯营养治疗(营养教育、口服营养补充、全肠内营养、部分肠外营养、全肠外营养)。

创新点4.推动肿瘤营养诊疗技术推广应用

成立首个肿瘤营养学术组织;出版首本肿瘤营养学术专著;召开首次肿瘤营养学术会议及继续教育活动;创办全国肿瘤营养治疗规范化示范病房;创办国内首个肿瘤营养学术期刊;搭建两个肿瘤营养研究平台;开展三个大规模肿瘤营养队列研究;研发肿瘤营养产品与诊疗设备;主编专著32本;制订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共识、指南及标准46个;获发明专利25项、软件著作11个。使我国肿瘤营养学科从无到有,从全面落后到部分领先世界,产生良好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