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新闻
“世界过敏日”:调研花粉植被 实现精准防病
北京怀柔区地处北京市东北部,植被丰富,花粉过敏性疾病患病率高,为全面贯彻落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以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决策部署和要求,提升北京市怀柔区变态(过敏)反应疾病预防、科研和救治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在北京市怀柔区政府、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医学会和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北京怀柔医院聘请了北京世纪坛医院王学艳教授和北京同仁医院张罗院长为高级顾问和首席指导专家,帮助北京怀柔地区建立一个变态反应中心,并在全区16个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设变态(过敏)反应门诊,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三级诊疗服务体系,深入推广‘五位一体’精准防控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各国变态反应机构,共同发起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后又推出世界过敏性疾病周,旨在提高公众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
花粉监测和植被调研是“五位一体”精准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4月初王学艳主任带领团队在怀柔地区设置16个花粉监测点,为了进一步推动花粉防控工作,2022年7月3日8455线路检测中心变态反应中心王学艳主任、马婷婷副主任、花粉检测质控员宁慧宇,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单广良教授、胡耀达,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白永飞教授、于顺利教授,早上六点钟冒着大雨赶赴北京市怀柔区进行花粉监测点视察和植被调研工作。早上8点到达北京市怀柔区后,同北京市怀柔医院孙倩美院长、皮肤科张海红主任、杜卓然等一行12人立即赶赴怀柔区汤河口镇,首先在汤河口镇社区医院检查了花粉监测器,查看了花粉监测器的高度及摆放位置,并对下一步开展花粉监测及相关工作进行了认真的部署和指导。同时冒着大雨调查了当地的植被,并带领当地学员进行植物识别。专家们发现汤河口镇主要致敏原以盐蒿、黄花蒿为主,并向当地政府建议:花粉期提前除蒿、拔草可对疾病起到预防性作用。
北京市喇叭沟门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地处北京市最北端,距城区约160公里,其中林地面积9492.75公顷,原始次生林7万亩,植被有600余种。专家们不顾劳顿,中午坐车两小时奔赴喇叭沟原始森林进行花粉监测点视察和植被调研。山区雨后道路泥泞湿滑,王学艳主任、白永飞教授不顾关节韧带扭伤,坚持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行,带领学员们识别花粉,通过调研发现当地植被主要以桦树花粉致敏为主,且花粉高峰期集中在4-6月份,并发现了喇叭沟地区未发现的植物袋果草。专家们的最后一站——北京市怀柔区农区北房镇,调研发现当地以藜科和葎草花粉致敏植被生长为主,以上两种植物致敏性强,为当地居民带来严重的困扰,拟进一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当地居民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为患者提出精准的防控建议。
在世界过敏日到来之际,在北京医学会、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怀柔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在王学艳等各位专家积极推动指导下,“五位一体”及“三级防护体系”在北京怀柔地区已深入推广,为过敏性疾病的精准防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将是造福北京市怀柔区人民的一件大事,必将推动怀柔地区变态反应学科的发展。“五位一体”整体提升了北京怀柔地区的医生诊疗能力,有效推动了北京怀柔地区变态反应学科的发展!
(荐稿:王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