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
【强国复兴有我】同心战疫泰山移
从2020年的春节之际,到2022的春夏之交;从方舱里的鏖战,到灯火里的中国;从疫情就是命令,到坚持就是胜利。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新冠疫情的考验,彰显了一个坚不可摧的领导核心,见证了一个铮铮铁骨的中华民族,锤炼了一个敬天爱人的医护队伍,预示着那个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实现。
来之能战·书写不平凡
实话实说,我们这一代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没吃过什么苦、没受过什么罪,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依旧在我们血液里流淌,中华儿女的诚诚爱国魂、拳拳赤子心依然在我们胸膛里滚烫。抗疫的号角吹响,我们便不再是弱女子、少年郎,而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战士。
躬逢盛世,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赋予我们的担与责。2020年疫情爆发伊始,淋巴外科周晴挺身而出,主动请缨,不畏艰险,不计个人安危,毅然决定奔赴小汤山医院支援,在当时最危险的战场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和汗水。期间,护士长组织大家一起与她视频通话,我们没有听到一句苦、一句累、一句害怕。她开朗的笑脸,让我们在科里好好看家,等她回去。看着周晴勒红的耳朵、满脸的压痕、疲惫的双眼,大家都红了眼眶,嘱咐她注意防护。说到底,她不过是一个20出头的小姑娘,并不高大也不强壮,但面对未知的危险和超负荷的工作,她选择了担当和坚强,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病人的希望,用乐观的笑脸温暖了所在的病房。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在继续,2022年5月北京疫情大规模爆发。随着全员核酸检测的展开,我院援助社区的采样任务越来越重,很多通知都是夜里临时发布。淋巴外科全体医护人员众志成城、迅速响应,在保证病房正常工作的同时,先后派出十余名医生、十余名护理人员,奔赴西三旗、甘家口、羊坊店、北太平庄、朝阳区等地,开展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我们就在医院集结,迎着朝霞登上大巴车,匆忙吃完早饭后准时出现在点位,熟练地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手套、面屏,互相检查穿戴是否安全、胶带是否密闭,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核酸采样是一个很平凡的工作、重复性的劳动,采样任务大,天气又炎热,防护服密不透风,一直重复提示语言和检测动作,一天下来,往往是“嗓子直冒烟、衣服直淌水、肩膀抬不起、脖子弯不了”,脱下防护服只想躺下,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唯有精诚负责的态度,不负重托、完成任务,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群众不知道我们姓甚名谁,只看到防护服背后贴着“世纪坛医疗队”。
苦中作乐·贵有温情在
在过去的30个月里,抗击新冠疫情是整个社会的主旋律,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一波又一波疫情冲击。在过去的两年半里,医护人员前赴后继担当“最美逆行者”,我们收获了一个比白衣天使更接地气的新名字——“大白”,这个名字背后,是群众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与口碑。
“来仰头,张嘴,会有一点不舒服,坚持一下,很快就好”,每次采样前,我都会轻声地提醒。采样时,我深情专注,小心翼翼,动作轻柔。在标准操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的咽部刺激。面对行动不便拄拐杖、坐轮椅的老人,我主动走上前去,俯身或蹲在老人身边,抬手快速做完核酸,减少老人的痛苦,老人和家属报以感谢和赞誉。这些细节虽然不值一提,但并非不名一文,我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正是在举手投足的点滴之间,感受到我们的仁心、耐心、诚心,回报以支持、配合、理解,使原本枯燥甚至烦躁的事情变得不那么糟心,采样工作也得以顺利、高效开展。
在西三旗采样点,炎炎烈日带来36℃的高温,核酸采样任务井然有序进行着。一位可爱的小男孩牵着妈妈的手,怯生生地走了过来。他松开妈妈的手走到我跟前,踮着脚,仰着头,努力张大嘴发出“啊”的声音。我笑着夸赞他:“小朋友真是太勇敢了,嘴张得真标准!”他不好意思地看着我说:“谢谢阿姨,您辛苦了。”旁边的妈妈温柔地说:“你要把什么送给阿姨呀?”小男孩害羞地把一幅画递给我:“阿姨,这是我和爸爸一起画的画,送给您,您辛苦了!”我很是感动,连忙对小朋友说谢谢,告诉他“我很喜欢,会一直收着这幅画的”。晚上,脱下防护服,我细细看着这幅画,孩子稚嫩的画笔,没有一丝雕饰的真诚,让我感到很暖心。他画上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眼中的大白是可爱可敬的。我小心翼翼把画叠起来、压在枕头下,把它当作我工作的勋章和睡梦的伴侣,在梦中,护士姐姐依旧是一个可爱的大白,依旧守护着小男孩五彩斑斓的世界。
这两年经常听到一句话: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罢了。殷殷志士甘为国家鞠躬尽瘁,拳拳赤子愿为民族负重前行。慈爱济人的院训和敢于奉献的精神,是刻在我们心头的烙印,无论是逆行者、负重者、还是孤勇者,我们永远勇敢、可靠、乐观,世纪坛人凝心聚力,强国复兴有我、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