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出现便秘?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便秘是长期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常被人们忽视,根据统计数字显示,便秘发生率为7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妨碍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1、生理因素
为避免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容量超负荷、高钾血症等症状,患者被要求限制摄入水钠、水果、蔬菜,此类情况会加重便秘。
未被及时充分清除的内毒素在体内蓄积损害植物神经,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胃泌素代谢异常,胃酸分泌增多。同时,血液透析患者多体弱,胃肠道黏膜的自我保护能力差,肠道血流不畅,局部缺血,蠕动减慢,胃排空延迟及消化功能障碍致便秘。
2、神经因素
排便反射受大脑皮层控制,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病情困扰和药物刺激,常并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不能及时反映出便意和便感致便秘。
3、心理因素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与社会环境脱离,不能参加正常工作、社交、家务,有的患者还会面临经济的困扰,易产生悲观情绪或自责感,使排便反射受抑制。
4、运动因素
适量运动可以维持肌肉张力,刺激肠蠕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排便功能。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行动不便或病情限制,很难维持正常的身体运动,导致腹肌及膈肌松弛无力,胃动力不足,肠蠕动减慢,不能推动粪便运动。
5、药物不良反应
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中常使用磷钙结合剂、非甾体类抗炎药、铁剂等药物,一些药物含有利尿成分,使肠壁松弛,抑制或减弱胃肠运动功能,致直肠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抑制排便反射。
1、改善生活习惯:透析病人在饮食上需多吃粗纤维以及促进排便的食物,如芹菜、大白菜、萝卜、上海青、玉米、豆腐、海带等,还要多喝水,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多运动,规律睡觉,并且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睡前可以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从而缓解便秘。
2、使用药物:透析病人可以使用开塞露、生理盐水等药物灌肠进行通便,也可以使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聚乙二醇4000散、乳果糖口服溶液等。此外,透析病人在平时也可以服用调节菌群的药物,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上述药物可以迅速地纠正消化道菌群紊乱,对于提高胃肠道动力、增强蠕动的频率和促进宿便的排出,具有重要意义。
3、其他处理方式:如果通过以上方法处理无效,可能是透析病人存在其他疾病,除了肾脏疾病外,病人可能伴有器质性肠道病变或其他病变,如直肠肛门病变引起的括约肌痉挛、痔疮、肛裂、肛周脓肿、结直肠癌等疾病,此时建议进行肠镜检查,并进行对因治疗。
另外,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电解质紊乱、麻痹性肠梗阻、甲状腺功能减低等,也可以引起大便无力或便秘。因此,建议病人在医生指导下对因处理相关的原发病,如痔疮或肛裂的患者需通过手术进行处理,电解质紊乱的患者需进行补液以纠正电解质平衡进行治疗。
上一篇: 新《指南》教你居家量血压
下一篇: 槟榔有危害 别再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