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铸就雪域高原的钢铁防线
转眼间,参加北京世纪坛医院援藏抗疫医疗队来到拉萨已有60余日,而两月前光荣受命出发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当通知我有幸加入医疗队,需要在当日上午完成体检并准备次日出发时,我内心激动与期待的同时又有些许紧张。虽然之前也曾参加过核酸检测、疫苗保障等抗疫工作,然而从未有高原生活工作经验的我,在这片雪域净土能否胜任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守住疫情传播的防线,守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我的心中也有一丝忐忑。
院领导和科室的殷切关怀与真挚嘱咐,令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本次任务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完成援藏任务的信心。经过简短而充分的准备,当8月26日中午抵达拉萨时,首先迎来的便是显著的高原反应。喘憋、心悸、紫绀……让我一度感到疲惫,在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才能勉强达到80%以上。其他队员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然而充满战斗激情的我们很快就调整好了状态,克服种种困难,以12分饱满的工作热情迅速投入到了抗疫一线工作中去。
顺利完成抗疫工作的第一步需要严防疫情在医护人员间传播,因此队员的自身防护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乔军杰和刘林两位队长反复组织疫情防护培训与演练,实时更新疫情防护动态,强调个人防护中的关键步骤与细节,在进仓前不厌其烦地检查防护是否到位,出仓后反复彻底消杀,避免了影响抗疫工作事件的发生,使全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去。
我和乔军杰、杜德晓、俞裕天、张楠大夫共同组成世纪坛医院医疗组。方舱内的医疗工作忙碌而繁琐,乔军杰队长根据每日方舱内情况、疫情动态、最新疫情治疗进展反复对医疗工作进行培训与指导,而曾有抗疫一线工作经验的张楠大夫也多有建设性意见。方舱内的医疗工作从入仓患者的筛查到病情变化、患者的转诊,从呼吸道、消化道等各种症状的评估处理、分发药物,到患者紧张、焦虑、烦躁情绪的疏解,加之语言风俗的差异,胜任方舱医疗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工作中,临床经验最为丰富的杜德晓大夫对患者的治疗给予了全方位的指导,而在中医中药治疗方面有着很深造诣的俞裕天大夫总能根据患者的症状对症施治,令我受益匪浅。在医疗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于方舱医疗工作也越来越熟悉,工作流程越来越流畅,我与俞裕天大夫还共同完成了方舱首位尿毒症藏族老人的转诊,得到了方舱内患者及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共同铸就了雪域高原抗疫的钢铁防线。
尽管天气日渐转冷,但看到拉萨疫情向好,感受到二十大精神的振奋,我心中充满温暖。虽然高原抗疫是我人生中短暂的一瞬,但必将永生难忘,待得陌上花开、春风十里,我定会回到雪域高原再次感受这里的壮阔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