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是怎么回事?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很多家庭在享受小宝宝降生带来欢乐与喜悦的同时,更加关注的是如何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健康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从血型的角度,如何有效的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呢?如何在产前的父母血型检查,来预测胎儿是否患病呢?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如何预防?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在已发现的人类26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ABO溶血是因为胎儿的血型和母体的血型不匹配导致的一种免疫性反应。胎儿的血型是遗传父母的,如果父母血型一致,就不用担忧胎儿会出现溶血的情况。
如果父母血型不一致,特别是妈妈是O型血,爸爸是A型或是B型AB型血,胎儿血型遗传爸爸的血型的情况下,因为胎儿血型与妈妈的血型不一致,会刺激母体产生排外的反应,从而出现溶血症。所以如果母亲为O型血,而父亲不是O型血时,怀孕时就要提高警惕,及时预防新生儿溶血。
下图可以了解下夫妻双方血型是否相合的组合
女血型 男相合血型 男不相合血型
O O A、B、AB
A O、A B、AB
B O 、B A、AB
AB O、A、B、AB 无
新生儿溶血病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1、胎儿水肿:孕妇在妊娠期体重会迅速增加,提示胎盘水肿的可能性。水肿儿一般在妊娠的28~34周就可能娩出,少数可至足月,娩出时新生儿可见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心脏扩大,皮肤苍白。婴儿预后差,多数出生不久后死亡。
2、新生儿会出现病理学黄疸:出生的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它是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一般的新生儿黄疸都是生理性的,是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半个月左右,胆红素代谢正常了黄疸就自行消失。患病的新生儿在刚刚出生时黄疸是接近正常的,然而在随后数日内黄疸不断增高。黄疸不会自行消退,需要进行治疗。一般在出生后第2~5天出现,易被误诊为生理性黄疸。
3、新生儿出现贫血现象:贫血程度不一,重者组织缺氧,可导致心脏的扩大,甚至心力衰竭,表现为新生儿气促、呻吟、心律快、发绀、肝脾大。
4、新生儿的肝脾大:这是由于新生儿红细胞受免疫抗体的破坏而溶血时,骨髓外造血组织如肝脾来带代偿,所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脾大。
5、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这是由于婴儿大脑发育不成熟,血脑屏障不健全,过多的游离胆红素进入大脑,与脑神经基底核结合,对中枢神经造成损害。可表现宝宝发热、嗜睡、吸吮反射弱等,病死率高。
如何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1、准备怀孕的夫妻最好做一个产前血型筛查的检查。如果妻子是O型血,丈夫不是O型血,就要检查妻子血型抗体检查,抗体值不高可以正常怀孕。如果抗体值达到了可能引起胎儿溶血反应的阈值就要根据医嘱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降低阈值再怀孕。
2、如果已经怀孕。孕妇的血型是O型,孕期要加强产检(如定期B超等)的力度。及时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
3、有溶血症可能的婴儿,出生后要及时的做溶血排查,及时发现有无新生儿溶血症,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地预防。
通过上文的阐述,相信你对新生儿溶血病这种疾病及其危害和预防有了比较详尽的解读。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也由衷祝愿每一位孕妈妈都能将宝宝健康的带到这个世界上,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绚烂、生活的五彩斑斓。
上一篇: 【老年人健康指导】老年人如何预防肺炎?
下一篇: 胰岛素真的“一打就要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