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症科普系列之四】
雷暴哮喘与花粉过敏不得不说的秘密
雷暴哮喘 (thunderstorm asthma events) 是指在雷雨天气中或紧随其后出现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可表现为局部地区哮喘的大规模爆发, 症状轻至重度不等,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几乎所有的雷暴哮喘均发生在花粉高峰季节内。
雷暴天气后哮喘发作人数增加
1983年,英国首次报道雷暴哮喘事件,在雷暴天气后36小时内哮喘发作人数增加。此后,在全球范围内陆续有雷暴哮喘事件的相关报道,主要发生在英国、澳大利亚。目前为止,最大范围的一场灾难性雷暴哮喘事件发生于201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此次事件中,哮喘发作的急诊就诊量是往年同期平均就诊量的6.7倍,哮喘患者住院量是往年同期平均住院量的9.9倍,疑似雷暴哮喘致死病例9例。这场灾难性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花粉过敏的危害不再仅限于引起鼻炎、哮喘、结膜炎、皮肤过敏等症状,在特殊天气的影响下,甚至会诱发危及生命的哮喘发作,这为所有研究人员及花粉过敏患者敲响了警钟。
背后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一般来说,来自杂草、树等的气传花粉类过敏原,因体积较大不易进入人体下呼吸道,所引起的过敏症状常局限于上呼吸道。而且,研究人员通过分析2007-2018年美国某地与雷暴哮喘相关的哮喘急诊就诊量,发现只有当“每天发生超过2次雷击”并且“当日花粉浓度≥75%最高花粉浓度”时,当日哮喘患者的急诊就诊量才会明显增加(约1.047倍)。
因此,雷暴天气与花粉浓度两个重要因素缺一不可。虽然尚未明确其发生机制,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假说如下图所示:
1.雷暴是热带和温带地区常见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可伴有雷击、闪电、强风和强降水,上升的暖气流将花粉粒扫向高空;
2.花粉遇水溶胀、崩裂,释放出大量具有变应原性且直径更小的颗粒,更易进入人体下呼吸道;
3.下沉气流及降水将微型花粉粒浓缩,并使之下沉至地面水平,大大增加了空气中的过敏原浓度。花粉过敏患者在短时间内暴露于高浓度的过敏原,极易诱发下呼吸道过敏症状,造成哮喘发作等不良后果。
花粉过敏与雷暴哮喘密切相关
一般认为,季节性草花粉过敏引起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是雷暴哮喘最敏感的危险因素。雷暴哮喘患者中,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高达60%~99%, 其中70%表现为中度或重度过敏性鼻炎。有研究发现,雷暴哮喘患者中,既往哮喘诊断率为22%~42%,一半以上患者从未诊断过哮喘,但仍出现了哮喘相关症状。而现症哮喘以及近12个月内,曾因哮喘住院治疗被认为是雷暴哮喘致住院治疗的危险因素。
因此,花粉过敏与雷暴哮喘关系密切。患者应积极治疗花粉过敏,预防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建议接受预防性花粉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形成对花粉过敏原的“免疫耐受”,实现“脱敏”。在花粉季的雷雨季节,尽量减少花粉接触,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避免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 雷暴哮喘.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0, 14(1), 67-70.
2. Thunderstorm asthma: controlling (deadly) grass pollen allergy. BMJ 2018;360: k432.
上一篇: 牙齿美容是越白越好吗?
下一篇: 儿童身上有白斑?警惕儿童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