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症科普系列之六】
气传致敏花粉要如何监测?
花粉作为重要的室外过敏原,可诱发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s,AC)和过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AA)等过敏性疾病。花粉诱发的过敏性疾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与花粉的种类、数量、持续时间等关系密切,掌握飘散规律对花粉过敏相关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相应不同程度地建设了气传致敏花粉监测网络。活跃花粉站数量排名前六的国家是:日本、意大利、美国、法国、西班牙和德国。大多数分布在北半球,大部分在欧洲,覆盖率最低的是非洲。很少有政府拥有气传致敏花粉监测网络,大多数气传致敏花粉监测网络都是私人的,数据不能免费获取。
目前,气传致敏花粉监测的方法主要是重力沉降法和容量法。国际上绝大多数采用容量法,在日本主要采用自动花粉监测。在我国,医疗机构和气象部门普遍采用重力沉降法,一些园林部门及少数科研机构应用容量法。
重力沉降法
那么,重力沉降法的原理是什么?由于花粉自身的重量和空气流动,在风的作用下,花粉向地面沉落。我们应用涂有粘附剂的载玻片收集向地面沉降的花粉,间隔24小时更换一次载玻片,将收集了花粉的载玻片染色固定,在光学显微镜下分类计数,并逐日观察各种花粉在不同日期或季节的消长情况。重力沉降法经济实惠、操作简单,适合长期调查,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工作,获得当地气传致敏原的宝贵资料。缺点是只能代表每千平方毫米面积上的花粉数量,不能显示单位体积内的花粉浓度;受花粉自身重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沉降速率小的花粉数量可能会被低估。
容量法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无论采用哪种监测方法,最重要的事是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认真完成和长期坚持这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工作。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植物组成不同,受不同自然地理、气候以及人为因素影响,各地区的气传致敏花粉的组成和变化规律不尽相同。通过气传致敏花粉监测,临床医生能够掌握当地主要致敏花粉的种类、数量和随季节的消长规律,结合当地气传致敏花粉的飘散情况,临床医生能够进一步明确患者的主要致敏原,为花粉相关过敏性疾病的精准防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Buters J T M, Antunes C, Galveias A, et al. Pollen and spore monitoring in the world[J].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Allergy,2018,8(1).
[2]姚丽娜与张宏誉, 气传花粉监测.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9. 3(4): 第295-300页.
(图片来源于8455线路检测中心变态反应中心花粉研究室)
上一篇: 什么是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
下一篇: 切勿听信传言 化疗期间均衡营养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