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基因检测手段助力早发现结肠癌
编者按:
2020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中,结肠癌发病率居全癌种第二名,死亡率居全癌种第五名,晚期结肠癌的预计生存期不足两年。早发现结肠癌,能最大程度挽救一个生命、乃至一个家庭。
病历简介:
老年女性,72岁,旅行途中因“头晕、心慌1天”下榻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周边酒店,于2023年3月2日在世纪坛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全面健康体检。体检前病史采集:高血压及房颤。体检套餐选择为A套、肺CT、冠脉CTA、头核磁、粪便基因甲基化检测。检查结果提示:粪便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CT值35.86)。主检医师提醒:建议尽快进行肠镜检查,及时消化内科或者外科就诊。
粪便基因甲基化报告
体检员于2023年4月15日在当地进行肠镜检查发现:盲肠巨大腺瘤(不除外恶变),结肠多发息肉。病理:(盲肠):符合管状腺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
当地肠镜及病理报告
体检员于2023年5月8日于世纪坛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行手术,术中发现回盲部见一菜花样肿物,约5.5x4.0x1.0cm3大小肿物,并进行周围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回报:(右半结肠)大肠高分化腺癌,癌浸润至粘膜下层,未侵犯神经,未见器官内癌栓,癌周淋巴结(0/13)
我院病理报告
医生评语:该患者属pT1N0M0I期结肠癌,后期不需要化疗、放疗等任何治疗,仅定期遵医嘱复查即可,属于不幸中的万幸。
这种肿瘤多数是由于结肠腺瘤经年累月演变而来,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很难发现,到出现影响排便习惯等症状时,多数属于晚期。
体检中,能够筛查胃肠道肿瘤的重要检查是便潜血,而对于结直肠肿瘤筛查的重要检查就是便潜血和经直肠肛诊,因为50%的结直肠肿瘤发生在直肠这个部位。由于对疾病和体检项目的认识不够,很多单位及个人在体检时,不选择该项目,或者在体检时由于当时状况不能留出合格的便样,因此错过了发现肿瘤的第一机会。
新型的现代筛查手段粪便基因甲基化检查,避免了肠镜的肠道准备时间、麻醉时间和血液检查准备时间,仅留取24小时内的块状便样,便能轻松帮助体检员评估体内是否有肠道腺瘤或者肿瘤,是肠镜前的有力筛查手段。
粪便基因甲基化检查的适合对象:
1、既往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
2、45岁以上所有人群。
3、>40岁,有持续两周以上的相关症状(排便习惯、排便性状改变、贫血、黑便、便血、体重减轻等)。
4、长期患有炎性肠病人群。
5、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如市场上常见的各种中药通便制剂、果导片等。
6、结直肠癌术后人群。
7、结直肠腺瘤或多发息肉内镜切除术后人群。
8、直系亲属(父母亲、兄弟姐妹)中有患结直肠癌人群。
9、直系亲属诊断为“遗传性结直肠癌”且年龄>20岁人群。
下一篇: 北京世纪坛医院对平安客户开启高端体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