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赴桑托岛——麻醉医生的真切愿望
距离上一次到瓦努阿图第一大岛——桑托岛义诊并没有过去多久,岛上居民的善良、淳朴、热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很多人都问我们什么时候再来义诊,当时我们回复说中国医疗队一定会再来,心里却想,到时候来的可能是第二批医疗队啦!
桑托岛相比首都维拉港更加缺医少药,因为国外援助通常只能抵达首都,我们虽然心有所向,但是原定的工作计划已经基本完成,应该没有再去的机会了,不禁也有些遗憾。没想到的是很快就有了第二次机会,因为我们第一次巡岛之时,几次深入偏远村庄义诊,在北方省医院开展疑难病例诊治,这些开创性的工作引起了当地的巨大反响,瓦努阿图卫生部强烈希望医疗队再赴桑托岛开展义诊,还破天荒的出资提供交通住宿安排。然而中国第一批援瓦医疗队一年援助周期也到了最后阶段,时间安排紧张,经过几次磋商最终定下二次桑托岛义诊计划,才有机会再到这个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回生二回熟,经历了首次巡岛义诊,我们这次巡岛义诊的目标任务主要借助北方省医院临床科室平台完成,这里设备条件尚可,只是缺少医务人员,很多患者无法得到相应的诊疗处理,只能远赴首都或者国外治疗。其实很多疾病对我们来说都是常见病,只是拖得久了病情才变得复杂严重。医疗队到达桑托岛行程安排异常紧凑,外科小组周一上午就开始筛选提前预约手术的患者,并即刻启动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物、腹股沟疝,其实在国内是很常规的一些手术,在这里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多患者都是一拖再拖,现在变成了巨大甲状腺肿物和巨大疝,确实也给我们增加了一些难度,外科组几位专家通力合作,手术都顺顺利利地完成了。
麻醉前调试设备
对于麻醉医生的我来说,再次回到桑托岛的手术室感觉各方面都很熟悉,无论是药品的摆放位置,器械的存储地点都是轻车熟路,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来岛前,队长提醒我们这是一次“额外”的任务,希望我们提前思考要做的工作。我也在想除了完成日常临床工作之外,能够为自己科室的同事做点什么。一点小的尝试让这次义诊更加不虚此行,我将医疗队捐赠给维拉中心医院手术室的先进设备临时带到了桑托岛北方省医院,为当地同事进行讲解和演示,他们非常感兴趣,主动快速的学习,在我们离开前就已经能够基本掌握可视喉镜的使用方法,希望能通过用心援助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新的设备。工作之余我发现之前有一些中国捐赠的物资没有英文标识,有一些没使用过的器械让他们无从下手,我整理出来后也为当地医护人员做了讲解和标注。当遇到特殊病例时,是最好的临床教学机会,一位超过100公斤的肥胖患者术后低氧苏醒延迟,我就抓住时机结合实操,现场做了一次系统病例分析,当患者平安返回病房时,瓦国同事的赞许和患者家属的感激让我感到自豪。
示范使用可视喉镜
与瓦方同事合作麻醉
麻醉后效果评估
有时我会静下心来思考:“我们与诸多国家援外医疗团队有何区别?能为受援国人民更多做些什么?”最基本的医疗援助方式是捐赠,捐药也好、捐设备也好,不需要太多的智力投入成本容易完成,很多发达国家选用此类援助方式。第二类援助方式是派遣专业人员的智力援助,缺医生派医生,缺护士派护士,缺什么人就派什么人,能让更多患者得到治疗,也减轻了当地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这两类方式可能涵盖了绝大部分国外医疗援助内容,但是我们中国援外医疗队还想做的更多,除了捐赠还教给同行中国经验,我们开展适宜创新技术通过手把手带教完成,我们借助官方媒体科普宣传尝试改变当地不良生活习惯,我们不畏艰苦深入偏远海岛村庄送医上门收获友谊……希望中国医疗队努力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的良苦用心能被理解,良好愿望能够实现!
与麻醉护士合影
(荐稿:李凯)